——侬智高之父侬全福—— 作者:农博学
侬全福,(又名存福、存勖),是北宋时期广西左右江地区,壮族起义领袖侬智高之父亲,他曾任傥犹州、广源州知州。他忠实于祖国、忠实于人民,为了摆脱交趾的奴役,为了国家领土完整,于天圣七年(1029年)率领广源州(道)各小州峒首领重新回归大宋,立殊功,宋廷留任其广源州(道)知州,并授予邕州卫职,是北宋官衔,与右千牛卫将军相同,故人们尊称他为侬大将军。但是,还有人认为傥犹州、广源州(道)是交趾(越南)领土,侬全福是交趾臣民、说他搞扩张,尝寇交趾,杀婿,譬如虎狼,使其蒙受千古奇冤。 一、傥犹州是中国领土,侬大将军是中国人 《读史方舆记要》卷112载:“傥犹,安南,旧俱与广源接界也。”1988年版《壮族通史》751页说:“傥犹州在今靖西县东部。”是正确的,而吕思勉著《中国民族史》中认为傥犹州在今扶绥缺有力证据。越南河内民族大学教授黄良著《越南历史上的侬智高》说:“……在越南历史上广源被称为傥犹州。”(见《侬智高研究资料集》第491页)把广源州和傥犹州混为一体似乎有点荒谬。根据多方调查核对,傥犹州处于广南西路侬峒壮族地域,范围包括今广西区天等、大新县的西北;德保县南部;靖西县东部。该州南邻广源州(今越南广渊)、思琅州(今越南下琅县);北邻田州(今广西区田阳县、田东县);西邻安德州(今靖西安德镇和那坡县东部)。天等、大新、德保、靖西等县,石山尖似竹荀竖立,一个峒有三面或四面石山包围,只有一个或两个峡谷通行,石山是天然长城,易守难攻,一夫守关,万夫莫开。“傥”是壮话汉叫“拦”;“犹”是壮话汉叫“住”,拦得住的州,顾名思义,壮话即叫傥犹州。 《宋史•广源州蛮传》说:“初,有侬全福(一名存福或存勖)者,知傥犹州。……其妻阿侬本武勒州也,转至傥犹州,全福纳之。”侬全福及子侬智高率领傥犹州人长期抗击交趾入侵,巩固边防。大新县下雷峒信隆村的老人传说,侬全福及子侬智高曾领导士兵及民众在岜特山修筑城墙,搞成军事要塞,防御敌人入侵。名叫侬王山塞,现在遗址尚存。原属向武州,后划给田东县的江城镇桑洞村感怀屯的老人传说侬全福及子侬智高领导士兵及民众在苍日岭上修筑防御工事,感怀屯后有个小山坡,坡顶有一块平地,平整得就象用推土机推出来似的,这就是侬全福及子侬智高练兵场,该场地有两亩多宽,三面山坡很陡,人畜上不去,只有一面有小路通行,易守难攻,防止田州人的侵犯。根据以上情况侬大将军在向武州一带时间是很长的,所以《都将军庙碑》说:“况侬氏食采于斯数百年矣。” 《涑水记闻》载:“前知邕州萧注曰:‘广源州本属田州,侬智高父本山獠,袭杀广源酋豪而据之。田州酋长请往袭之,知邕州者恐其生事,禁不许’。”由此可证实,傥犹州和田州是邻近,经常有山林、土地纠纷,相互摩擦。。 人民永远缅怀侬大将军,就在今天等县向都镇福利村都军屯建立侬大将军庙,庙内立一块“都将军庙碑记”,《镇安府志》卷21有“都将军庙碑”,“侬大将军”、“都将军”叫什么名字没有写进去。清光绪15——18年(1889年——1892年)镇安府知府羊复礼先生撰《都将军庙碑》其中有几句说:“年湮代远,记载无闻,未能臆断。总之,能捍大灾,御大害,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将军之神威,盖亦副其实矣。因为之纪其事,并考之史传,以告其民,复为神弦以祀之曰:雄盖宇宙兮,将军之灵。束身归朝兮,将军之诚。捍灭御患兮,实溥佑乎边民。风车云马兮,群骇将军之神。永万祀之馨香兮,存蘋藻于春秋。”此庙何时始建无记载,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修一次。二十世纪末,当地群众捐款改盖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庙。不但在节日,而且平时也有一帮帮的虔民络绎不绝,带熟肉、冥币、香烛入庙祭祀,顶礼膜拜,灯火辉煌,气味芳香,经久不衰。 据《宋会要辑稿》载:“交趾王于公元1039年掳杀侬全福以后,侬智高从广源州奔雷火峒,与其母复出据傥犹州,建国曰大历。”父被掳杀后,智高与其母为从死里逃生,绝不能逃入交趾国境(譬如虎口),只能逃回故乡——傥犹州。这就充分证明,傥犹州不是交趾领土,而是中国的领土。《大越史记全书》记载:“1038年12月,侬存福在广源州反叛。”(见《侬智高研究资料集》第485页)把侬存福当作交趾臣民,背叛交趾投靠中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侬全福于公元1029年宋廷授予中国官名邕州卫职;《宋史》卷290《狄青传》载:狄青在驳诉余靖等主张借交趾之兵来镇压侬智高时,明确地说这是一种“假兵于外以除内寇”的作法,“非我利也”。“内”字指的就是广源州(道)是中国领土;侬智高是中国人。智高曾到宋京城开封考进士不第,名副其实中国人,智高父侬全福当然是中国人。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