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论汉壮农侬融合与历史变迁
论汉壮农侬融合与历史变迁
来源:农氏网     作者:云南富宁 农贤生     上传时间:2010-8-12 20:52:41   点击数:28512

    四、农侬姓源与汉壮融合
    1、农氏得姓炎帝神农
    农氏今有二源,一是根据《山海经》、《风俗通义》、《百家姓姓氏溯源》、《百家姓谱姓氏图考》、《中华五百姓氏源流》等姓书的记载,农氏是炎帝神农氏之裔。即使得姓于周朝的农正官,亦是炎帝神农氏之后,同一血统。诸位专家、学者尤其是农伟雄先生论述得很透彻,这里不再赘述。
    二是袁氏改农姓。平果农氏族谱说西晋皇帝司马炎迫害袁宏,袁宏令逃居雁门的袁族改为农氏得免。据考,尽管司马炎与袁宏不同时代,相差90年,也应当承认司马氏曾经镇压袁氏。迫使袁氏改为农姓。根据姓书记载,袁氏望出汝南,原与陈姓同,可能不是炎帝血统,成为农姓异源同流。
    2、侬氏起源农派生侬
    根据书籍记载和学者探索,侬氏今有四源,有二源未能肯定:一是《辞源》和《中国姓氏大全》说的南蛮和吴人自称为侬得姓;二是农冠品先生根据字典异写壮族称林为“辳”之意,疑是森林部落氏族得侬姓。以上二源由于泛泛提出,缺少侬氏得姓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又没有历史记载和始祖人物,这里还不敢肯定为侬姓姓源。
    侬氏得姓,较为可靠的是农派生侬有二源:一是《全国侬姓老族谱》所载的是雁门农氏改为侬姓,东汉已因水灾逃入山东、江苏、浙江三省;还有祖传口碑、家谱序词和全国姓氏史话所说的雁门农氏南下广东南海后改为侬姓;二是《唐书•南蛮传》和专家所论的唐代广西有侬氏首领,当地土民无姓氏,就仿效首领取侬姓,称为土著壮族侬姓。正如《中国姓氏大全》所说:“许多兄弟民族在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也主动使用了汉字姓氏”。
    3、汉壮融合崛起侬峒
    根据《隋唐五代史》、《唐书、南蛮传》、《简明历史辞典》、《民族辞典》、《宋会要辑稿》、《农氏族谱》、《壮族古歌》和专家学者的论述,五代至宋初,左右江侬峒的崛起,是五支汉壮农侬氏融合发展的结果。
    第一支:唐太宗“贞观之治”期间,为了加强对边疆各民族的联系和扩展“丝绸之路”(当时滇西保山生产精美的丝绸),派遣山东青州的侬氏率部进驻云南广南,实行军事控制,后来“结南诏为助”,打败安南都护府的残暴统治,自据广南、富宁地区。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7年),蒙诏建立大理地方政权以后,侬氏也把广南、富宁合拼成立特磨洞政区,由侬民富首任酋长,治所在今广南县,隶南汉国,大理王又封侬民富为坦绰(白族语意为特磨王)。
    五代后期,交趾自立,南汉王为稳住边疆,调侬民富出任广源州大首领,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时属中国),所辖八州二峒之地。宋初,侬民富率八州二峒归宋有功,宋封名号。《宋会要辑稿》云:“宋开宝九年(976年)正月,邕州上言,得广源州酋长坦绰侬民富状言,管内左江溪峒七源州状称,广源州、武勒州、南源州、西农州、万涯州、复和州、温州、弄州、古拂峒、八耽峒,凡十首领以领南日伪命诏敕十道来献……诏授坦绰侬民富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使大夫,上柱国”。根据《广南府志》记载,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把广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时,又把特磨洞划归广源州,从此,侬民富辖及特磨洞,控制了左右江的大片地区。
    第二支:“贞观之治”期间,朝廷还命广东南海的侬氏进入广西崇左一带任首领,如唐书记载的员州首领侬金勒、侬金澄、侬仲武,屯洞首领侬金意等,控制了左江中游地区。这时,未有姓氏的壮族土民开始跟随首领取侬姓。
    第三支:唐朝大中年间(847—869年),由于南诏攻打安南,朝廷又发山东万兵驻防岭南,所带来的侬氏士兵又充实到广西的侬氏之中,扩大了广西侬氏的力量。
    第四支:宋初,山东征南都督上将(侬智高的祖父)侬猷(侬能)于宋初开宝九年(976年)剿灭了左江南蛮土游勾结交趾蛮暴乱之后,全军留下戍边,侬猷留任西原州知州(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下雷),不回中原。从此,同祖于山东青州的侬猷和侬民富共同治理左右江边疆地区。
    第五支:侬猷在西原,侬民富在广源,互相配合,清除动乱,稳住边疆,名望更高,没有姓氏的土民随姓更多,出现了“举洞同一姓”的现象。因为南方的侬氏首领源于广东,后向广西、越南发展,故《姓氏考略》说:“侬氏望出广源,广源州,在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广渊一带”,是汉壮农侬姓共同发展的郡望。
    从侬民富出任广源州大首领到侬猷留任西原州知州的三十多年间,汉壮农侬氏五大分支听从朝命,先后会合与发展于左右江,形成了以西原州为中心的侬峒区域,先是崛起于四州皆侬姓。即《桂海虞衡志》所载的安平(今大新县)、武勒(今扶绥县)、思琅(今越南高平东南)、七源(今越南七溪)等。端拱元年以后,随着侬民富辖及特磨洞,侬峒也扩至右江源头地区。这样,侬峒的范围大体包括了现在的广西扶绥、崇左、宁明、龙州、凭祥、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隆安、平果、田阳南部、百色南部、云南广南、富宁等县和越南北部的七溪、高平、保乐等地。
    左右江侬峒的崛起,正如民国时期民族学家刘锡蕃在《岭外代答》所说的其众来自中源的汉壮融合的“僚侬部落形式”,与土著壮族的“侬僮部落”形式是不同的。根据《唐书》、《魏书》和《桂海虞衡志》记载,唐宋时期的僚壮部落,大多“无城郭,依山险,各治生业,急则屯聚”;“依山林而居,无年甲姓氏”,无原籍传说,无祀祖堂号堂联,无族谱墓碑。到了明清时期学会汉文,才利用汉字加上边旁成为表示壮语音意的土壮字写成道书,念道用壮族,崇奉百越始祖布洛陀姆洛甲,总的来说是没有中源文化的特征。
    僚侬部落的特点是充分表现中原文化的特征,五代的侬民富和北宋的侬智高就运用罗盘文化,侬智高家族和僚侬的道书全部是汉字,念道用汉语,供奉玉皇大帝和三清上帝,没有布洛陀。家中有祀祖堂号堂联,各个支系多有族谱和原籍相传。壮语有北壮、南壮之分,北壮称布土布越,是南方百越族群的本语。南壮称布侬,取义于姓,是汉壮语言同化的壮族侬语。总的来说是形成了汉壮地域融合、姓氏融合、通婚融合、语言融合、民俗融合的侬人部落。侬智高是汉壮融合的英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农(侬)姓氏考略  佚名 2011-4-16
  农、侬氏是南方本地与外来汉人融合的族群  农博学 2010-10-15
  阅读安业《关于走访桂滇农侬氏研究资深老前辈的报告》复信  侬兵 2010-9-18
  论汉壮农侬融合与历史变迁  云南富宁 农贤生 2010-8-12
  对农侬姓来源的看法  凯文 2010-7-19
  云南马关县法姐村祭祀北宋部族王侬智高的活动调查  王明富 2009-6-9
  百色农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暨联谊交流会邀请函  百色农氏宗亲会筹备会 2018-1-7
  《雁门农氏宗族谱》世系 (二)万一公大支系  农荣标主编 2009-12-31
  优秀教师农文明  富宁政府网 2023-8-9
  农海沫先生优秀论文作品获殊荣  秋潮 2010-1-9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254984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