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傥犹州故地及雷火频婆变迁调查琐记
傥犹州故地及雷火频婆变迁调查琐记
来源:农氏网     作者:侬兵     上传时间:2010-1-16 13:00:56   点击数:18553

    一脉相承

  傥犹州分化后,雷火频婆及温闷峒隶属顺安州。顺安州于嘉祐年间(1056—1063)设置,州治在雷火峒。那是侬智高失败之后,北宋王朝强化边境统治的措施。顺安州的辖区,大部分是原来傥犹州的范围,当时的统治者怕有隐患,不放心,因而于元丰年间(1078—1085)又解散顺安州,改设下雷州,管辖雷火峒的范围,把频婆和温闷峒分离出去。在下雷州辖区内,改用“荡”“祐”地名,傥犹州保留了名亡实存的脉络。
  在此期间,北宋王朝对左右江溪洞进行大调整,州领峒的隶属关系依然保持,如伦州(今德保)领燕峒(也写成砚峒),养利州领耸峒,安平州领金龙峒,归顺州领频峒、化峒、禄峒等,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壮族社会的溪峒组织形式。在雷火峒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雷州,把峒改为甲,取消了峒的建制。但每甲的头目仍然称为“卜峒”,而不称甲长或峒长。“卜峒”以下按传统的村社组织形式,设卜旗、卜亭、卜郎等大小头目,分级管理,各司其职。每甲还有两名差役,叫“总先”、“总扫”。卜峒是一甲之长,“总先”是他的近身差使,随时听从他的使唤。“总扫”则是一甲的跑腿差役,负责催粮收税,派丁拉夫等杂务。一州之内,土官是最高统治者,壮语叫“官土”或“司土”,通常称“卜司”,意为土人的头目,即土酋。这实际上是壮族原始村社组织的继续,也是傥犹州的治理方式。“卜司”以下是“卜峒”。“卜”是成人男性,“峒”是一峒之主,女性不得参与,说明唐宋以前壮族早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卜峒”是部落首领的称呼。“卜峒”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有威望的人方可当选,一般三年选一次,长则五年,可以连任,但不能世袭。换届日期定为三月十五,由“卜司”派人监督和处理有关事宜。“卜司”世袭,原则上由嫡长子继承,倘无嫡生子,则由庶母长子接任,若嫡庶均无子,改为胞弟承袭。卜峒、卜旗、卜亭、卜郎不照此例。总先、总扫位卑职微,由卜峒委任。这种做法,直到改土归流后才彻底废除。下雷土州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傥犹州的体制。
  卜峒、卜旗、卜亭、卜郎、总先、总扫都有一份俸禄田。当选者耕种这份田地,收获物归己,倘若改选时落选,就将这份田地让给新任。这几份田地分别叫那卜峒(峒长田)、那卜旗(旗头田)、那卜亭(亭头田)、那卜郎(郎头田)、那总先(差役田)、那总扫(仆役田)。这几种土目田在改土归流后归公,属村一级公有,谓之公田。民国时期,村长继承卜峒的那份俸禄田,收获物归己,作为补充薪俸和接待过往官员的费用。其余属于村民公有,叫“那邓众”(众人田)。公田的一部分划为学田,由村民代耕,专供村校教师口粮和学杂费开支。有一部分公田出租,二五开,公私各得一半。公家所得的部分,用做社坛祭祀或公益活动之用。这种出租的田地叫“那端管”(出租田)。“那端管”古已有之,这种出租方式世代相沿,推而广之,养猪养牛也采用这种出租方式,出猪本牛本的一方将猪牛出租,租用的一方负责养大,变卖时各得其半,租牛则由租用的一方役使畜力,母牛生小牛分半,两只各得其一,母牛所有权归畜主。这种出租方式甚为普遍,租养的猪叫“某端管”,租养的牛叫“莫端管”(壮语猪叫“某”,黄牛叫“莫”)。这种“端管”的租用方式大抵唐宋以前就有,可以说是傥犹州的传统出租形式。再说,当地买卖东西,多是估计,很少过秤,卖果论个,一只果多少钱或一块钱多少只果,卖甘蔗论条,看长短大小讲价,卖肉猪论只,不论肥瘦轻重,都作估价,双方没有异议便成交。这种交易方式,当地壮语叫“价兰”(估计议价),一直沿用,也可以说是傥犹州的遗俗了。话说回来,土目田变为公田之后,有的变卖,有的保留。1943年前后,张鸿钧任下雷乡仁爱村村长时,欲将该村的公田出卖,不少村民反对,向雷平县政府起诉。打铁村青年黄建明曾为此事去到天保县找同族书生写诉状,屡次上告。结果卖不成,保住了那份公田。上房乡信笃村村长赵忠权和土湖乡智正村村长黄武,都种过“那卜峒”,作为在任期间的薪俸。土湖乡智能村布岸屯和布仰屯因“那总先”“那总扫”的处理不当而引起纠纷,两屯分别向雷平县政府告状。这个悬案一直到1949年都未得解决。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才算结束。这恐怕是雷火峒、傥犹州影响后世的余波了。
  雷火峒、傥犹州、广源州同处一个地域,属古侬峒地,侬氏累世为首领,史书称为“广源州蛮侬氏”。侬全福知傥犹州,侬智高在傥犹州建立“大历国”地方政权,承袭了首领地位,他们在这个地方建立功业,政绩显著,他们对这带地方的治理保持着民主选举溪峒土目的做法,政治清明,深得民心。卜峒、卜旗、卜亭、卜郎等土著民族职官称谓一直为后世沿用,是这种治理方式的延续。首领权力最大,当地壮语叫“卜豆”(念粤语),意为大人物,大酋长。侬智高继承祖业,功勋卓著,被老百姓尊称为“老彝”。这些土名称谓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各级地方土目的俸禄,以田地代替货币,很适合土著头目的需要,对社会安定很有好处。货币可以转移,可以贬值,可以耗散,土地则不然,丰年增收,歉岁亦可保住基本收入,不为生活所困。土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羁縻制度的继续,下雷土州袭用傥犹州的某些治理方法,土目的遴选和俸禄的制定,就体现了这种治理方法的传承性。侬智高随其母奔雷火峒,据傥犹州,想必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宋史》卷495《蛮夷传》称:“智高母阿侬有计谋,智高攻陷城邑多用其策。”阿侬非但有攻城之妙计,而且有施政的良谋,对稳定傥犹州的局势发挥了很大作用。上面所举的关于土目的选拔和俸禄配给办法的事例,看来同阿侬的参与有关。尽管如此,历代统治者还是尽其诋毁之能事,诬蔑侬氏首领和阿侬。同上书所载:“广源州蛮侬氏……善战斗,轻死,好乱。”妄说阿侬“性惨毒,嗜小儿肉,每食必杀小儿。”在御用文人的笔下,阿侬成了滥杀无辜的嗜血狂。人们不禁要问:抗交反宋,守土安疆,是“好乱”吗?阿侬真的以小儿肉为餐吗?果真如此,他们在傥犹州有立足之地吗?说到底,“善战斗”,表明了侬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轻死”表现他们的不屈服精神,而“嗜小儿肉”,纯属攻击造谣。
  下雷土州由许姓土官世袭,共传二十四代,长达八百余年。该州宋元之时归镇安路,明朝直属南宁府,清初改隶镇安府。由于地处边徼,在中越边境沿线设五隘四卡,即下骨隘、口更隘,亭松隘、连隘、逐更隘;本村卡(则卡)、岩陋卡、德天卡、吞登卡。各个隘卡派土兵防守,轮流执勤。民间有句俗语:“布法(下雷)五斗隘,万代不出兵。”就是说,下雷州的边防线有五隘四卡,自己守卫,国家不向这个州征集兵员,不调遣该地守军。其实,每有外患,朝廷还是征调下雷州的土兵的。明朝天启年间,第十三代土官许光祖就奉令率土兵赴闽粤前线抗倭,因立战功而被封为昭毅将军,还大加封赏,将下雷土州晋升为壮雷土府(有的书写成“牡雷土府”,有误)。第十四代土官许文英也奉诏出征平倭,他偕夫人岑氏配合制敌,双双取胜,被授予抚夷将军称号。班师之日正值霜降,颁奖庆功,自此霜降这天年年照例庆祝,成为下雷传统节日。下雷土官之女嫁给向武土官之子为妻,向武土官也因此分享殊荣,两地同时张灯结彩,欢庆三天三夜,这便是下雷和向武(今向都)都有霜降节的来历。光绪十二年,下雷州由归顺直隶州领属,此后为太平思顺兵备道所管。民国初年,归顺直隶州改为靖西县,下雷州改设弹压,是为靖西县下雷州,变成县管州,是个特例。1928年下雷、安平、太平合并为雷平县,“雷”即下雷,“平”即安平、太平,各取一字作为县名。傥犹州的范围,不止今靖西县东部。
  下雷州归雷平县后,因距县城太远(最远处200华里),设下雷区,下辖五个乡。下雷州治及上下厢改为下雷乡,苑甲改为巷口乡,更甲改为硕龙乡,上祐、中甲、下祐改为土湖乡,个赖甲改为上房乡。乡以下设村。村以下设甲。村长相当于卜峒,甲长相当于卜郎,卜旗、卜亭、总先、总扫革除。下雷区五个乡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各村村名的头一个字。下雷乡的村名冠以“仁”字,有仁惠、仁爱、仁和、仁寿、仁厚、仁风等村。巷口乡的村名冠以“义”字,有义昭、义彰、义宁、义显、义良等村。硕龙乡村名冠以“礼”字,有礼文、礼化、礼贤、礼威等村。土湖乡村名冠以“智”字,有智慧、智明、智民、智刚、智略、智权、智正、智能等村。上房乡村名冠以“信”字,有信隆、信笃、信诚、信孚、信严、信德等村。几个“荡”字屯名不变,几个“祐”字甲变成了几个“智”字村,但土名“祐底”、“祐”不变。荡祐与傥犹有内在联系,根深蒂固。
  下雷地名的变更始终保留着某种纪念的意义。原下雷州治北郊的上厢改为仁惠村,大抵与侬智高有关。这个名称是下雷街几个秀才商量决定的,这几位清朝遗老略通诗书,对雷火峒的往事颇多了解。侬智高在安德起义后,挥师南下,占据邕州,“僭号仁惠皇帝,改号启历,赦境内”(《宋史》卷495《蛮夷传》)。侬智高在傥犹州时,“招纳亡命”,攻占邕州后“赦境内”,表现了他的治国安民措施,与“仁惠”称号相符,这几个秀才根据史实,以“仁惠”为村名,表示纪念。原下雷州下祐甲有个正屯,“正”的当地壮语是将军。相传侬智高在这地方住过,因而得名。改土归流后,这带地方就起名为智正村。这个村名也是由这几位秀才敲定的。这些变更的地名保持着承前启后的连贯性,具有汉壮合璧的特点。
  下雷州并入雷平县后,下雷区五个乡的官民赴县城办事(县城在太平街),要取道越南高平省下浪县的里板、弄煲、晚孔三村,俗称里板三村。这三个村子原属中国广西省太平府安平州。中法战争后,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在划分边界时,法国殖民者千方百计要把里板三村划入越南,以控制中国边境的交通。中国清朝官员几经交涉无效,这个问题悬而不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边患日蹙。迫于当时紧张局势,清朝政府最后让步,“通融”里板三村划入越南,但要保留一条古老通道。就这样,里板三村终被肢解,满足了法国殖民者的要求。里板三村是我国边民的交通要道,是归顺(靖西)至龙州的必经之路。里板三村划给越南后,我国边民往来经过此地就得假道外国,借路过界,受法国人盘查。下雷区官民赴雷平县城要出国,当时广西边督和对汛机构总部都设在龙州,镇边(那坡)、归顺(靖西)的边务人员去龙州执行任务也同样要借路过境。去时从硕龙出境到底墩入境,来时从底墩出境到硕龙入境,在境外步行两个多小时。然而,两国政府规定,军人和携带违禁物品的平民不得过境。于是,首任广西边督苏元春(当地人称为苏宫保),调动军民开辟了一条十九峺便道,作为巡边专线,还在边境我侧建起靖边城和靖边台,派兵驻守,这两座建筑物如今犹在。1896年前后,中法两国在底墩村头立一块石碑,碑文用中法两国文字刻写。中文为:“中国广西界,自底墩隘起至下骨隘止,仍留里板三村原路以为中国人往来归顺之路。”这就是中越边界的第48号界碑。1936年,第29任广西边督覃连芳又在硕龙街头我侧立一块石碑,上书:“督办覃示:越境里板通底墩一路,我国人民得自由往来,但不准带军火或违禁物品。”同是雷平县的居民,来往要出国,这种情况在国内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笔者从老家下雷去龙州读书,曾走这条路。想来唐宋时期的西原州、广源州,这个地方是内地,到了清朝就变成边界了。当年侬智高家族誓死捍卫的傥犹州,有一部分已划入了异域。这种变化,只有当地的土著后代才深有感受。然而,时至今日,有人竟不承认这块失地过去曾是中国的领土,也极力否认侬智高是中国人,把他骂为“越南军阀”,真是千古奇冤呀!借道外国的状况,一直延续到1965年。那年我国拓宽了十九峺便道,打通了从崇左到下雷连接靖西的公路,借道外国才告结束。此外,我国边民在越南有祖宗地,过境耕种是常事。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后,耕者有其田,边民不再顾及境外田地了。再者,双方边民都在对方有祖坟,每年三月初三彼此过境扫墓,平时过界采樵、放牧,从不间断。如此关系,剪不断,挥不去,与其说这是羁縻州的残余,倒不如说是侬智高家族所开创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傥犹州、思浪州、广源州以及雷火频婆诸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维系着本是同根生的网络。傥犹州的位置在今之靖西、大新、天等,德保一带,也向越南的上琅、下琅辐射。据《粤西文载》卷十八《安南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安南统治者莫茂洽以要挟的手段占据了下雷、归顺两个土州一百二十六村的土地,明神宗乃诏曰:“朝廷优待远人,已曲从所请。”这件事也载入了《明神宗实录》卷一六二,其文曰:“万历十三年六月乙丑,先是万历八年,安南与广西所辖雷峒、归顺二土司争疆事,朝廷为遣官割雷顺六甲十六村之地畀之矣。”这片土地正是雷火频婆的属地,也是傥犹州的辖区,与广源州毗邻。甲是土司制度的行政单位,一甲之内有若干个村落,六甲十六村同一百二十六村大致相等。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宋神宗遗弃广源州,明神宗割让雷顺六甲十六村。傥犹州挡不住交趾王的扩张,侬智高为之捍卫的领土,就这样被肢解了。
  下雷州并入雷平县后,原广西省曾两度在下雷设立龙湖警备区署,作为非常时期的军政合一机构。第一次是1939年前后的抗日战争时期,龙湖区署官兵驻守边防,遏制了日军妄图从越南侵入我境的行径。第二次是1949年,起初名曰龙湖警备区署,后改下雷警备区署,那是国民党政权在濒临覆灭时所作的垂死挣扎,以图苟延残喘。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也针锋相对地组建龙湖游击队,并设置龙湖县,管辖从硕龙到岳圩一线的广大乡村。龙湖县辖区,大致相当于雷火频婆诸峒的范围,也就是傥犹州的前半部。1950年初,下雷警备区署官兵被迫缴械,龙湖县全境解放。龙湖县实行民主改革,在下雷区增设下雷、逐更、巷口、义显、硕龙、隘江、土湖、新湖、三湖、上房、吉门、信隆等乡,汉语地名变更,壮语名称照旧,祐、祐底、布法、陇匡(硕龙)、布陇照用。1950年底撤销龙湖县建制,下雷区重归雷平县,陇满(湖润)、岳圩(频峒)重归靖西县,三加(壮语布侬)、上映重划入镇都县(今天等),妙怀归德保县。1951年下雷划归大新县,设下雷区,后为下雷公社,辖区范围不变。1984年分设下雷、硕龙、土湖三个乡镇。2005年,下雷、土湖合并,撤销土湖乡,由下雷镇管辖。傥犹州故地虽屡经变迁,但形散而神聚。旧名新号,旧貌新颜,不改其俗,不变其质,“荡祐”“阳祐”,依然如故。
  傥犹州是雷火峒的母体,雷火峒的沿革史是寻找傥犹州故地的主线。总之,傥犹州在今大新县西北,靖西县东南,天等县西北,德保县南部一带地方。雷火频婆和温闷峒是傥犹州的主体部分。
  本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实反映,写成田野考察,囿于浅薄,无法引经据典。依笔者管见,傥犹州不止靖西一地。望专家们赐教。


上一页  [1] [2] [3] [4]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风雨同舟感恩相伴 农氏网数据迁移公告  农氏网 2024-1-19
  [快讯]天等侬大将军庙定于2023年11月25日举行入火庆典  农氏网 2023-10-29
  优秀教师农文明  富宁政府网 2023-8-9
  优秀教师农定山  富宁政府网 2023-8-9
  2023年平南廷集公支系重议家族规矩细则  平南廷集公支系 2023-4-24
  农加贵的两本课本  陈明凯 2023-2-28
  【新年特惠】欢迎订阅《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  《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编委 2023-1-7
  【书讯】《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将由方圆出版社出版  农氏网 2022-12-23
  真情铁匠:农文才  邓卉 岑华蓉 2013-1-28
  江城的农氏来源  农基宏 2009-10-14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323335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