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傥犹州故地及雷火频婆变迁调查琐记
傥犹州故地及雷火频婆变迁调查琐记
来源:农氏网     作者:侬兵     上传时间:2010-1-16 13:00:56   点击数:18545

    按图索骥

  要探明傥犹州故地,还有必要把与其相邻的州峒位置弄清楚。广源州、思浪州、傥犹州及雷火频婆诸峒是互相毗邻的地域,其位置都在左江上游,地跨今之中越边境。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写、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一书,注明广源州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一带。该书没有“思浪州”词条,但有“思琅州”解释,注明思琅州在今越南高平省下琅县一带,“思琅”疑为“思浪”,属同名异字。万涯州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附近。七源州在今越南谅山七溪。武勒州阙如,但据《宋史》所载分析,侬智高的母亲是左江武勒族人,他的弟弟侬当道知武勒州,可以推想,武勒州当在中越边境一带地方,今龙州县的武德乡,宋时为武德峒,也许是武勒地名的嬗变。这些州峒,当时都属北宋版图的羁縻州,从地理方位的角度上看,雷火频婆四峒与思浪州为邻,雷火峒与广源州的距离隔着一个思浪州,这些州峒都受交趾王的武力威胁。这一点,《宋史》写得很明白:“交趾攻拔傥犹州,执智高,释其罪,使知广源州,又以雷火频婆四峒及思浪州附益之。”(《宋史》卷495《蛮夷传》)显然,交趾兵是从广源州出发,先占据思浪州,再侵入雷火峒,进而“攻拔傥犹州”的。雷火峒是傥犹州的桥头堡,首当其冲。侬智高在这带地方早已建起防御工事,布下罗网,在这方面有侬智高的遗址群为证。岜特山的侬王山寨就是针对交趾入侵而建的山顶城墙,毗邻的岜倖山顶防城和后龙山山顶防城,都是侬智高在雷火峒构筑的防卫设施,是傥犹州的要塞,也是“大历国”的卫城。当地老百姓称侬智高为“王欧”(Wou,汉语无此音),世代相传,也是一种依据。傥犹州的范围颇大,交趾王“攻拔”之后,采取调虎离山之计,要侬智高“知广源州,又以雷火频婆四峒及思浪州附益之”,以此笼络侬智高,把雷火频婆从傥犹州割裂开来,“附益”广源州从而分化傥犹州,达到其侵吞的目的。然而,侬智高不受交趾王的利诱,也不满宋仁宗的昏庸,终于揭竿而起,发动安德起义,起义的目的是逼宋抗交。此后,傥犹州随着侬智高的反宋失败而消失了。
  雷火频婆四峒及温闷峒的地名解释,散见于有关辞书和地方史志。雷峒与火峒合称为雷火峒,其故地在今大新县硕龙、下雷两个乡镇。《中国历史地名辞典》里的顺安州条注明:“顺安州治所在雷火峒(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下雷泛指下雷州,古称雷火峒。雷火峒境内有一条逻水,西岸为雷峒,东岸为火峒。雷峒是后来下雷州的上厢、下厢、苑甲、更甲。火峒是上祐、中祐、下祐三甲和个赖甲。火峒还包括龙英峒的一部分,即今天等县福新乡里进村和康苗村一带地方。这带地方同个赖甲相连,地处四城岭西麓。这个地方的壮语口音“火”“候”两音相近,“候”是我,“候雷”是我们,现在的福新乡居民还操“候雷”这个词,可谓乡音不改。原先下雷州和龙英州的这段界线不明确,两地州官商量决定,下雷州官离火峒近,骑羊;龙英州官距火峒远,骑马,双方在同一时间相向而行,相遇之处就是边界。结果双方在今之信隆村和里进村之间相会,就以此为界。操“候雷”口音的一部分火峒划入了龙英州。下雷州上祐甲有个布候屯,大概也与火峒有关。由于“火”“候”是近音,改土归流以后,上祐、中甲、下祐三个甲改为土湖乡,壮语“湖”的读音又与“候”相近,遂写成土湖。“土”是头颅,“湖”即“候”,意为布候的那一头。布候屯距土湖乡公所很近,乡所在上,布候在下,“上”是“头”,故名土湖。下雷方言把“土湖”读成“土候”,这大抵是地名的演变。雷火峒土名“布法”,“法”是天,雷电在天上发生,“候雷”(我们)是天覆地载之民,表示对天地的崇拜。
  频峒即今靖西县岳圩乡。明代万历年间成书的《殿粤要纂》(杨芳编纂,范宏贵点校,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绘制了明代广西省各州县示意图,镇安府图标为频峒,归顺州图标为频庄,都是指同一个地方。清朝光绪年间刊行的《归顺直隶州志》,绘有一幅归顺直隶州全图,图上标明频峒,频峒南有频峒圩。20世纪60年代编印的《靖西地图册》有岳圩地名,注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顺安峒主张氏置频峒辖治,清设频峒团,1932年改频峒乡,后来改称岳圩。”
  频峒地名古今沿用,因设圩场改为岳圩,土名“巷压”(念粤语)。“巷”是集市,“压”的粤语与壮音相近,是杂乱、不整齐的意思。这地方过去杂树丛生,藤蔓遍野,是瘴疠之地,故名。清朝历史学家赵翼于乾隆年间知镇安府,他在《簷曝杂记》一书中写道:“镇安沿边,与安南壤处,皆崇山密箐,斧斤所不到,老藤古树,有洪荒所生,至今尚葱郁者。其地冬不落叶,每风来万叶皆飐,如山之鳞甲,全身皆动,真奇观也。余尝名之曰‘树海’,作歌记之。”这位清官不辞辛劳,深入边境沿线体察民情。在《树海歌》一诗有段小序:“自下雷至云南开化府,凡与交趾连界处八百里,皆大箐,望之如海。”频峒的“巷压”土名,可以同赵翼的文章对得上号,杂树丛生,名实相符。
  婆峒故址有两说,一种说法认为,婆峒在今越南上琅县北标村,即我国靖西县岳圩街对面。壮语“北”音是嘴巴的意思,也写成“百”或“”,标是簕竹,这地方簕竹丛生,北标意为竹林的入口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频峒的土名有相同之处。杂树丛生与茂林修竹,都有芜杂之意。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因为雷火频婆四峒相连,算起来是四个峒,实际上是两峒,雷火合二为一,频婆同属一体。频婆两峒相连,频峒在北,婆峒居南,合称频婆。地名的结合连称是以地域接壤为依据的,古之齐鲁、吴越,今之武汉,六盘水,古今皆然。雷火频婆,北宋时皆为羁縻州,后来频婆分离,频峒属中国,婆峒入越南,历史使然。另一种看法认为,婆峒在今我国大新县安平乡。王昭武先生在《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中写道:“安平地区可能是当时的雷火频婆四峒中的婆峒,后改为波州。”查《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波州条,释为:“波州,唐置,治所即今广西大新县西南安平。北宋皇祐元年(1049)改为安平州。”据此,认为波州的前身是婆峒不符合历史事实。唐时已置波州,宋时又如何将婆峒改为波州呢?况且,按此说法,婆峒虽与雷火峒相连,但不同频峒接壤,频婆合称隔着一个雷火峒,变成强拉硬扯了。
  温闷峒又名温润峒,与雷火频婆四峒相邻,雷火居南,频婆居西,温闷居北。北为上,南为下,故傥犹州解体时,将雷火峒改为下雷州,由来如是。温闷峒土名“陇满”,“陇”是泥岭,“满”是水草丰茂的意思,联系赵翼的《树海》小引,“陇满”是绿树丛中的鱼米之乡了。《靖西县地图册》注明:“湖润唐为羁縻地,宋元为温闷峒,明为湖润州及湖润寨,万历间废州,改为湖润寨,属镇安府。后属南宁府,清雍正十年复改属镇安府。峒主、知州、巡检均岑氏,世袭。清乾隆十一年改流官,改属归顺州。1912年为湖润团,1932年撤团为乡。”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冬,徐霞客从龙英州经下雷州到湖润寨,取道向武州赴南宁,走的是一条由边境通往内地的古道,这条通道看来是傥犹州境内的一条要道了。温闷峒的北面是下峒,土名那诗,那诗往北是果老,今为同德乡,果老往北是化峒,化峒土名“巷化”。这大概是傥犹州的后方了。
  与雷火频婆毗邻的思浪州,大致包括如今越南高平省的上琅县和下琅县。上琅县又名重庆府,土名“棵寿”(念粤语),是树木成林的意思,地接频婆两峒,后为岳圩入越的通道。法国侵占越南时,棵寿是边贸集散地,法国货就从棵寿向边境我侧倾销。下琅县县城附近有个“巷戛”,“戛”的意思是狭窄的通道,可能是雷火峒入广源州的要隘。下琅近硕龙,隔河相望,雷火峒和思浪州大概是以河为界了。
  傥犹州的州治在哪里?州治的选择往往与河流有关。逻水是傥犹州境内的主要河道,州治很可能选择在逻水两岸的适当位置。侬智高在逻水东岸的岜特山上,构筑了一道环山城墙,后人称为侬王城。侬王城下有一个百达村,土地平旷。《殿粤要纂》一书有一幅下雷州图,在百达村的位置上标明“古州基”三个字。下雷建州后多次选址,最初在岜倖村,因地震改在今下雷镇政府所在地,最后迁到今下雷中学校园内。这三处都在逻水西岸,与百达村隔河相望。百达村的“古州基”疑为傥犹州的州治所在地,当时西拒交趾,“古州基”隔着逻水天堑,又有侬王山寨作后盾,有安全感。现在百达村后面的山脚下尚有残留城墙,这也许是州治遗迹。
  靖西县湖润镇位于逻水上游,其东岸有个旧州,也称旧街,这地方唐五代时设温州,旧州名称大概由此而来。傥犹州很可能就地利用,作为州治。旧州北面有个坡州侬智高洞,是个营盘,这都是傥犹州遗址。据《靖西县地图册》的文字注释,湖润明朝初年建州,但史书不载。湖润巡检司衙署在西岸,靠近三叠岭南麓,西通重庆府,西北接频峒。
  峒荡地处逻水支流北河下游,是雷火峒的后院。北河下游产黄金,历来用土法开采,峒荡因淘金业的兴起而成为圩场,迄今每年正月十五还照例开峒荡歌圩。峒荡的南面是岸屯,有40来亩的湖面,风光旖旎,地势宽阔。下雷土州始建时,曾选为州治,后因交通不便而作罢。峒荡北面有个正屯,“正”是将军的意思。相传这个地方曾有个将军在此住过,这个将军就是侬智高,“布正”因而得名。布正、峒荡、岸屯连成一片,周围有却撇、怀座、怀等多处侬智高据点,很可能是傥犹州衙署所在地。由于侬智高在这里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认为这地方风水好,怕出像侬智高一样的“蛮王”,于是派堪舆家来观测,调差役来破坏龙脉,挖掘土坡建瓦窑,以断龙气。迄今还留下峒荡、岸屯、通麻等多处瓦窑遗址。
  傥犹州的存亡与侬智高抗交反宋的成败关系密切。要认定傥犹故地,很有必要把侬智高建立的据点联系起来,同时参考与之有关的故事传说。侬智高是“山獠”的后代,他生在山,长在山,他的活动离不开山。他在山上筑城墙,在洞里建据点。侬智高是“王”,但他不像中原王侯那样营建堂皇的宫室,塑造众多象征王权尊严的石兽。傥犹州遗址,大历国遗址,南天国遗址都没有碎砖瓦。侬智高和他的“广源州蛮”祖辈,住的大抵是干栏式的竹寮茅舍,因而留下的只有山间石垒的断垣残壁。在这方面,雷火峒和温闷峒较为典型,而且相对集中。侬智高遗址有山顶防城,高山洞穴据点,山深处练兵场等多种类型。在下雷,除了侬王山寨和侬王火灶洞之外,还有十多处木榔岩。这些侬智高据点,笔者另有专文介绍,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亦编入侬智高故事传说专辑,恕不一一列举。在湖润,除了坡州侬智高洞,还有多处侬智高金银洞和侬智高练功岩。在向武有侬智高练兵场,在龙英有象征性的皇帝墓。从这一系列的侬智高遗址来看,雷火频婆四峒和温闷峒、龙英峒、上映峒、向武州的部分地区是傥犹州故地。有的学者说,傥犹州范围在今靖西县东部,这个方向没有错,但今靖西县东部侬智高遗址较少,故事传说也不多,最多的是下雷、湖润和向武。这几个地方的侬智高据点分布广,构成侬智高遗址群。应该说,傥犹州范围包括今靖西县东南、大新县西北、天等县西北,德保县南部,这样说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古代的政区和今日的政区不尽相同。
  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还有一段话:“智高乱后,侬氏善良,许从国姓,今多姓赵氏。”这带地方,农赵两姓杂居,由来如此。在下雷,侬王山寨附近,即二十四寨赵姓居多。在龙英州赵姓尤众。侬智高洞所在地坡州村几乎都是姓赵,上映、向都、镇结、靖西、德保农姓甚为普遍。狄青“平蛮”,傥犹州是重灾区,侬氏因侬智高的失败而被迫改姓,那么,作为反宋根据地的傥犹州,当然也就被赵宋王朝斥为“贼窝”而格杀勿论,以绝后患。傥犹州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革除、被撤销、被瓦解的。废弃之后的傥犹州,化整为零,划入附近州峒,分而治之,从此销声匿迹了。然而傥犹州形散而神不散,其主体部分改为下雷州的时候,为避人耳目就来个改头换面,保留了“荡”“祐”的谐音。傥犹州“荡”之不去,终得保“祐”,在被遗忘的角落埋下了伏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风雨同舟感恩相伴 农氏网数据迁移公告  农氏网 2024-1-19
  [快讯]天等侬大将军庙定于2023年11月25日举行入火庆典  农氏网 2023-10-29
  优秀教师农文明  富宁政府网 2023-8-9
  优秀教师农定山  富宁政府网 2023-8-9
  2023年平南廷集公支系重议家族规矩细则  平南廷集公支系 2023-4-24
  农加贵的两本课本  陈明凯 2023-2-28
  【新年特惠】欢迎订阅《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  《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编委 2023-1-7
  【书讯】《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将由方圆出版社出版  农氏网 2022-12-23
  关于召开首届那坡县农氏宗亲代表大会的通知  那坡县农氏宗亲代表大会筹备处 2017-10-10
  为什么说农姓得姓始于雁门?  农安业 2017-12-27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321282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