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加贵被誉为“深山明灯”,可谓实至名归。

农加贵获得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师德楷模等国家级、省部级诸多荣誉。2017年,他在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时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习总书记紧紧握着农加贵的手,而这双手以前从来没有人敢握!
如今,广南县新入职的教师以及大批党政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到广南县连城镇落松地村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农家贵在教育战线上34年如一日的初心坚守,学习他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
走进广南县连城镇落松地村,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感动,学生为有这样一位老师而自豪,浑身充满力量;村民都能讲述他为村子做过的不计其数的好事实事,令人动容;当地党政工作人员讲起他的事迹,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人感慨万千……可以这么说,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他的故事遍布每个角落,因为他确实是村子里的一盏明灯。

他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所以瘦小的身躯仍蕴藏强大的力量和勇气。
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盛行,广南县将县域内患有麻风病的56户180余口人集中收治,进行隔离治疗。地点就选在这个偏僻的不知名的深山中。这里的群众大部分因为病魔缠身,导致有的腿脚残疾,有的头发、眉毛、眼睫毛脱落,有的眼斜嘴歪。
因为恐惧,除了县皮防所的工作人员进村定点发放药物外,没人敢接近这个特殊的人群,没有人和这里的人交朋友,人们谈麻色变。这个被称为“麻风村”的小村子受尽歧视,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村民自卑、寂寞、痛苦、孤独,没有人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村里人没文化,孩子没学上。这让20岁的农加贵十分痛心。孩子们应该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农加贵“壮起胆子”,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只身走进“麻风村”,一个人撑起了一所学校,打开了“麻风村”与外界联系的窗口,让这个村子的小孩有了读书的机会。
刚进村时,农加贵是村里唯一的知识分子,村民们要写信读信,或者看农事说明书之类,都请农老师帮忙。当时,村民外出都受限制。村民想买些什么东西,只能靠农老师代劳。农老师充当了采购员。此外,他还和村民一道,利用课余时间开山炸石,帮助村民转炮眼、放炸药。到上课时间时,他又匆忙赶到教师为学生上课。他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他34年如一日,一个人支撑起一所学校,他用奉献和坚守,诠释了一名乡村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诚朴品格。

由于他的大爱、他的坚守、他的优秀的品格,不知疲倦不计回报忘我付出,他的事迹被广泛传扬。
2013年4月,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组到学校拍摄短片;2013年8月《中国教育报》云南站记者到落松地采访农加贵。2013年9月,被评为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并于教师节出席了再昆明召开的保障大会。201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童年暑假,以农加贵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坚守》制作完成,在文山电视台播放后反响较好。2015年被评为文山州“第三届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荣获2015年全国马云乡村教师奖。2016年获文山州“突出贡献奖”,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道德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8年荣获全国“四有好老师启功奖、云南省2018年度乡村教师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奖”。
农家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道德模范,更是落松地村的民族团结进步的领路人。因为有了他,落松地村来自不同地方的5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了一起,手足相依、守望相助、亲如一家,把当初几乎与世隔绝的麻风村打造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的幸福小康村。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