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香甜的睡梦中,笔者接到一个电话,是农瑞涛打来的。农瑞涛,44岁,天等县天等镇仕民村江那屯一名普通的村民,他现在的职业是一名挑夫。
“上工了!”电话那头,他喊道。笔者看了一下时间:5时30分。
此时的仕民村谷更屯还沉浸在寂静中,早就在那里等候的农瑞涛挑着一对箩筐,精瘦矮小,没有想象中强壮结实。
一幢未完工的新房前堆着一大堆石粉,农瑞涛要一担一担挑到四楼。笔者兴致勃勃地想试一试,用上吃奶的力气,也没能挪动那担石粉。农瑞涛轻松地挑起担子说:“有130斤重呢,你别试了!”
这幢小楼共有4层,每层20个台阶。笔者跟着农瑞涛一步一步上楼。来回三五趟后,空手爬楼梯的我,脚步已经沉重,而农瑞涛的脚步踏实有力。
“这才开始呢!我一般要干10个小时。”农瑞涛说。由于家里需要钱,从2005年开始,他每天奔波于建新房的农民家中,帮忙挑水泥砖、石沙、石粉、水泥。
曾有村民给农瑞涛称过体重,只有57公斤,而一担水泥砖有65公斤,比他还重8公斤,每天还要挑上10个小时。仕民村的人们为此非常敬重他。
渐渐地,农瑞涛成了仕民村的“名人”。“虽然现在很多人建房子都用机器吊材料,但还是有人愿意让我来挑,活儿多得干不完。” 农瑞涛骄傲地说。
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往上蹿,农瑞涛的衣服不知被汗水湿透了几回。
中午12时,农瑞涛疲惫地宣布停工,然后他下厨煮了一锅菜汤,炒了一盘豆腐、一盘五花肉。
一杯自酿农家土酒下肚,农瑞涛的话多了起来:“我现在的收入还可以,就是累点。”农瑞涛跟我算了笔账,一堆石粉约130担,收入100元,每担约0.8元。而要赚这0.8元,农瑞涛要爬80个台阶,上下160步。这样的活,他几乎每天都有,一个月的收入有两三千元。
因为收入稳定,农瑞涛让一直在深圳打工的老婆回家照顾孩子。农瑞涛说,老婆回家后,儿子的成绩一直很好,上学期数学还考了100分。说到这,农瑞涛连喝了两口酒,笑得很开心。
下午4时,东家老罗送来西瓜和一瓶绿茶。农瑞涛致谢推辞,最后几乎是在罗先生的“强迫”下,农瑞涛才收下西瓜。
老罗说:“农师傅干活,我们放心,他把我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地做。”
下午6时,一天11个半小时的活接近尾声,农瑞涛累得脚步有些拖沓了。
“晚上睡一觉,明天早上又有精神了。”农瑞涛说他明显感到体能下降,6年前同样一车石粉,他半天就能挑完,现在得挑一天。“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大学生。”农瑞涛笑着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