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侬智高率部落籍元江行踪考
侬智高率部落籍元江行踪考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作者:何正廷     上传时间:2010-6-28 15:31:30   点击数:18329

三、至今仍保存壮族特征的元江傣族

    云南壮族主要由侬人、沙人和土僚三大支系组成,自称布侬、布雅衣和布傣(岱),以侬人、沙人居多。有人常把侬人与侬氏,沙人与沙氏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侬人并非皆侬氏,侬氏也不尽是侬人;同样,沙人并非沙氏,沙氏也不尽是沙人。据笔者所知,沙人中侬氏也是大姓,家住广南阿用的侬土司便是沙人。侬、沙之别主要在语言上,侬语有吐气音,属壮语中的南部方言;沙语无吐气音,属壮语中的北部方言。就民族特征而言,侬人和沙人并无多大区别,故《马关县志》卷2载:“沙人,本侬人之变种”。笔者在元江考察过程中,还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跟随侬智高落籍于元江的侬人和沙人,经过近千年的生息繁衍,至近、现代,已发展成为万余人的人们共同体。新中国建立后,他们被归入傣族之列,傣语称为“傣仲”。据末代傣王刀世勋先生讲:“仲”应当就是“壮”。宋大理时,今广南、富宁的壮族曾被称为“仲家部”,是大理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头人曾任大理国的重要官员。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77载:“侬夏诚(侬夏卿兄)称大理官名布燮(清平官)”。“仲”、“钟”、“壮”作为族称,写法不同,但意义一致。实际上,“傣仲”就是具有壮族血统的傣人,或者傣化了的壮人。“傣仲”又细分为“傣腊”和“傣雅”两种。“腊”,壮、傣语中的意思是“掉队”和“落伍”;“雅”,壮、傣语中的意思是“停歇”和“休止”。“傣腊”意即没有跟上大军行进而掉队的人;“傣雅”意即停止战争后留居下来的人,其说法皆与侬智高部众退聚滇南相关。“傣腊”多居江边,因而也称“水傣”;“傣雅”则由于妇女喜欢用一丈多长的彩带绕腰系裙而被称为“花腰傣”。现在元江已没有称侬人和沙人,他们都被归入了傣族。
    元江的侬人和沙人之所以被归入傣族之列,很重要的方面是他们的姓氏特征、文字类别和群众意愿。他们以刀、方、罗、白和召(赵)为大姓;用巴利文拼音字母的傣雅文;自愿归为傣族而称“傣仲”。“傣仲”虽在傣族之列,但其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却仍较多地保持着壮族的特征。
    在生产、生活方面,元江傣族与广南的壮族一样,都以擅长种植水稻、勤于耕织著称;爱吃糯米食品,春节时特别喜欢制作“麻脆”、米花糖和粽粑。妇女所织布面,都有几何图案相扣的暗花,工艺精美独特。布织好后,还用米汤或者特制的植物浆液浆固,再用光滑的砾石辗平,使其泛出光泽。两者的衣着打扮也大致相同,特别是“傣腊”的服装,几乎与广南壮族没有什么区别。
    在风俗习惯方面,元江傣族与广南壮族一样,有串寨对歌、寻求配偶的婚恋习俗;人死后都实行木棺土葬,亲友兴穿戴白色孝衣、孝布,出丧时灵柩要从跪拜的亲友头上抬过,战死和凶死者才实行火葬。元江傣族和广南壮族都兴在农历二至三月做“祭龙粑”和花糯米饭,举行盛大的“祭龙”活动,他们都认为龙是管山管水的大神,山藏龙脉,水显龙身,故每村都有龙山和高大的龙树,龙树及其周围的森林被严加保护,不许砍伐,不许在里面大小便,不许在里面埋死去的人畜,据说谁要是违背就会被雷打天收,因此龙山显得十分庄严神秘。“祭龙”实际是祭神化了的树神,祭品以猪、鸡为主要牺牲,费用则由各户平均分担,主祭人由村民选出,祭祀时只许男子参加。祭龙这种原始宗教形式,尽管有迷信色彩,但对保护环境、净化水源,却具有巨大作用,它使壮、傣民族从古至今世代居住在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里。元江傣族和广南壮族也都兴“祭土地”,认为“土地神”是管消灾免难保平安的,祭祀也都由男子进行,妇女不得参加。两地的壮傣民族又都兴搞“扫寨”的宗教活动,以求村寨免遭疾病瘟疫之害,还兴“拴线”、“叫魂”,以求身心无恙,体魄安然。
    元江傣族和广南壮族一样,兴过“花街节”。广南壮族赶花街,一般在农历三月,自第二个属虎日开始于那伦,至属龙日汇集于者兔,再到属马日结束于甲板,历时五天,热闹非凡;元江傣族赶花街则分两个时段进行,傣腊人于正月初七在元江东岸的热水塘草坪聚会,而傣雅人则在五月初六分别在大水平、者戛和曼里三地同时举行。花街节期间,无论是广南还是元江,青年男女都穿上最新、最美的服装,云集街场,对歌作乐,依歌择偶,尽显花街歌乡的风韵,竞比衣着华丽之英姿,以致被人们誉为“原汁原味的东方美人节”。
    从以上不难看出,元江傣族至今仍较完整地保持着壮族的特征,他们的传统文化习俗,同穿筒裙纱笼、信奉小乘佛教、盛行火葬、过傣历年(泼水节)和开门节、关门节的德宏、西双版纳傣族相比,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还要进一步指明,元江坝子内的许多村寨,都是用壮语命名的,如:者戛、那整、章那(纳)、南洒、曼林、东峨等等。者戛,壮语意为“岔口要塞”或“岔路上的驿站”。“者”驿站或要塞也,戛为交叉口;那整,壮语意为“梯田”,那,田也,整为台和层:章那(纳),壮语意为田中间的村子,章,中间也,那(纳)即田;南洒,壮语意为沙河,南,水或河也,洒为沙砾;曼林,壮语意为涧槽村,曼,村庄也,林为涧槽;东峨,壮语意为芦苇坝,东,坝子也,峨为芦苇。
    壮、傣本是同根生的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变成两个民族的,但这中间是怎么变的呢?笔者认为,元江侬人、沙人变为傣族的过程就是最好的例证,亦可以说,元江是壮、傣民族融通过渡的地方。自元江往南,傣族佛教文化的特征才逐渐显现其主导地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新年特惠】欢迎订阅《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  《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编委 2023-1-7
  【书讯】《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将由方圆出版社出版  农氏网 2022-12-23
  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行四人到云南广南县对壮族首领侬智高的历史和侬氏土司文化开展调研  广南农侬氏族委会 2022-6-29
  关于重建民族英雄侬智高庙的倡议书  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 2021-11-13
  广南侬智高历史文化寻亲之旅暨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周年庆典邀请函  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 2021-10-16
  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  梁庭望 2020-11-1
  重要公告  侬智高族裔联谊会筹备委员会 2020-10-31
  邀请函  侬智高家族后裔联谊会筹委 2020-10-29
  神三姐  农效 2020-8-20
  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农瑛  贵州教育网 2015-3-5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333171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