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苍日岭下人家
- 时间:[2011/5/7 11:06:56] 邮箱:
每阅农氏网,尽见横县一带支谱而已,其它县市均未见上传,亦不见其农族支系可阅,何也?可读内容无几,令人有乏味之感。我乃农族一员,观点如下一。
1 发动农氏网优势,大造宣传和收集信息。
2 合理 建立联络网点,每县市有耳联系人,分别发展下属联络人,负责收集当地各村支系,进行汇总。
3 考据各村支系来龙去脉,再归纳各系布局,流源何方?为以后总谱定论依据。
4 没有各地支谱或支谱不全,单靠横县或其它一部份支谱,也想编<雁门农氏>总谱,该不被人家笑话。
5 网页内客新鲜极少,原因是没有激起族人重视。应广乏征招各地代表参与,扩大采槁面。
6 参考其它姓氏族谱如何编,也是农氏网必阅必参的好例。
我深信通过不断改进,今后农氏网内容可读性更强,会更好!
管理员回复:建议很好!网站目前是有收到几本族谱,由于人力有限,只能逐步扫描上传。你说的发展各地联络员收集族谱材料,网站也是积极在做,或许是对网站不信任,或许是某些原因,收效甚微;当然,最主要还是网站力度不够,以后会加强的。另:目前正在录入整理文稿包括农侬氏创作的文艺稿件、各族谱人物传记等。近期会增加两个栏目:《人物列传》《文艺文化》。 - 姓名:榕江客
- 时间:[2011/5/7 8:32:56] 邮箱:
<雁氐农门族谱>下载后为何打开不得呀?请管理员说明如何原因,谢谢! 管理员回复:请百度搜索下载“PDF阅读器”然后用它打开。 - 姓名:榕江赤子
- 时间:[2011/5/6 17:21:28] 邮箱:
建议各村有志修族谱的兄弟们有不知道的先把自己本村或是附近的收集起来,在往上找这样就比较容易收集寻找。因为有的年代久远失传了。所以要找也不是很容易,但是这样至少能把最近的整理出来。加强族兄弟们互相来往加强宗族意识。为振兴农氏而努力奋斗。 管理员回复:认同。 - 姓名:农达大
- 时间:[2011/5/6 13:50:21] 邮箱:
希望我们农家兄弟姐妹生意兴隆 - 姓名:农达大
- 时间:[2011/5/5 20:50:46] 邮箱:
希望我们农姓兄弟姐妹生意兴隆 - 姓名:农铭
- 时间:[2011/5/1 18:36:52] 邮箱:www.qq@635832920.com
我们村是钦州浦北县寨圩镇的平村~~·我们的祖先听说是从横县搬迁过来的~~小的时候农氏扫墓去拜过祖人~~是坐船去的!兄弟们有谁知道那是谁的墓吗? 我们这都有几条村是姓农的~怎么没注有在农氏网这里~~我知道我们这的字辈排,德,世,业,克,承,永,其余就不知道了!希望农氏兄弟们知道的多多提供! - 姓名:农民
- 时间:[2011/4/27 20:23:00] 邮箱:
我个人认为《农氏网》能提供这样好的一个平台给我们农氏族人,创建人你辛苦了,你的出发点总的来说是好的,做到这样很不错,我支持你加油。 管理员回复:谢谢支持! - 姓名:凯文
- 时间:[2011/4/27 0:14:55] 邮箱:
阅《农侬姓氏考略》一文,颇令人喷饭之同时,也不禁悲从中来。此文未具名,不知何方人士所为,因在此网站刊载,只好先入为主认为农侬氏一员了。观其文,通篇引述古今资料,可谓旁征博引,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只可惜,这工夫用在了无用功上。其论农侬氏,死死揪住“农(侬)”这个汉字,并以此出发,见“农”必论,引经据典,宏论连连,只要是“农”字,就必然认为与壮族农姓有联系,甚至连彝族、傈僳族、纳西族、蒙古族,还有闻所未闻的古代部族也死拉硬拽地认定为农姓的渊源。而稍有一点史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却在此公的宏文大作中发生了关系,而且是“渊源”关系,让在下这个农氏族人颇难以坐视不管。理由如次:其一,壮族农姓之“农”借音而已,根本没有汉字“农”字的意义,即与汉义无涉;其二,彝、傈僳、蒙古等名字中之“农”字,亦为借音,其族人根本无农姓,此农与壮族农同音,但亦无汉义,也没有什么联系;其三,现在虽然这些民族也有所谓“农”姓的,比如除此公举的这些民族外,以某所见,还有云南藏族姓农的,但此“农”确为借音,某接触过的,一藏人名曲比农布的,身份证上登记为农布,他可从来没有说自己姓农,另外一藏人名字为农泽仁,身份证上亦如此登记,可人家也不认为自己姓农,就是民族名字音译而已。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即亦所谓少数民族,用汉姓,本来没有什么太明确的意思,而今后人读过几年汉文书,知道了有训诂这码事,就直接引用,以汉字研究汉义,结果可想而知,如此公有精力深入研究,恐怕要研究出古今中外,所有民族都有农姓了。这种研究方法,本来也算不上研究的,就算是资料的简单罗列吧,照此路走下去,成果量固然可观,但价值却为零。他族之人见到因所起汉名中有“农”字,被强行与壮族农姓联系上,不知作何想,惊诧之外,恐怕也要对此种研究方法敬佩有加了。作为族人,在下感到稍稍脸热,并建议如果确实对族人农姓研究有兴趣,还请读一点民族史、姓氏史和壮族史,当然,能够做一点田野调查那是更好的,如此人云亦云,简单类比,霸王硬上弓,在下不鼓励这样做,因为人生有涯,不应将精力放在这种无用功上。特别是农姓族人,有能力、精力的话,可以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何苦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无逻辑罗列资料的事呢。作为留言,已经太长,信手写来,自难说清楚,待抽空整理成一小文发来,无顾忌则当请刊载。另,某时有浏览贵网,亦发现鱼目混珠,如能花一点精力辨别,提供网站内容质量,相信族人更欢欣鼓舞的。 管理员回复:谢谢指正!此文来源于网络收集。网站初期目标也只能是汇总各种材料,由于材料积累有限以及网站能力不足,相关考证工作暂无法进行。另:本网刊登本文目的是拓展阅读,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发文探讨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