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声明:
  1、本站不是谩骂场所也不是广告平台,所有留言请自我克制;
  2、本站有权对相关留言进行删减,不另行通知;对于不当留言将直接删除,多次触犯者,直接技术屏蔽;
  3、本站留言内容仅代表留言者立场,网站保持中立。
  • 姓名:农氏族人
  •  
  • 时间:[2011/7/19 19:05:38]  邮箱:
IP:222.218.54.27  电话:  QQ:  地址:
拜托农星国族亲不要再卖弄文言文了,你的留言比孔乙己说的之乎者也更不通更难懂。
  • 姓名:农星国
  •  
  • 时间:[2011/7/19 17:51:20]  邮箱:
IP:116.21.135.217  电话:  QQ:  地址:
侬智高之所以失败离不开因其缺乏贤士辅之。侬智高为保边疆若以正义起义之名,反宋廷之腐败无能纵使其朝疆土不保。口号会得到有志者响应而拥之。首先应招贤纳士于左右辅其之以谋,取天下归其为期不远呼!倘若当时智高公能打至宋朝京都城下才被重量级人物打败,肯定历史也被改写了。纵观史上三国鼎立时期,吕布本天下无敌之勇夫,却因其有勇无谋而走投无路。北魏雄踞因曹操足智多谋,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谋私。而刘备因有神机妙算之军师诸葛亮和英勇超群的武将关、张、赵等作辅助才以统领西蜀。东吴孙权也有文武双全的周瑜般之才为谋臣。其三国缺一即全部亡之。在近代史,太平天国之洪秀全其命运亦是如此。而我党为民主解放斗争,毛主席也有周公和“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为其做解放斗争之“左手右臂”。
  • 姓名:NONG.John
  •  
  • 时间:[2011/7/17 17:09:57]  邮箱:
IP:116.11.20.48  电话:  QQ:  地址:
农星国族人说得好,他的话能鼓舞我农(侬)族人。同时,也分析了其他民族之所以先进,我族之所以落后的原因。还提出我们族群应如何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措施,不愧为金语良言!
   我还见到很多族人在留言中,为我农(侬)族的复兴建言献策,这非常值得提倡和鼓励。不像某公,一上来就一针见血似的说:“阅-----文,颇令人喷饭,--悲从中来”等等之类的话,总是认为别人“写的东西逻辑混乱,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不着边际,---”而对于自己说的“壮族农姓之“农”借音而已,根本没有汉字“农”字的意义----”等等之类的,却敝帚自珍!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么?
    我们族人,目前应以团结、和谐为重,再就是反思历史、反思过去、反思现实存在状况,然后轻装前进,奋发向前,面向未来!
    
    
  • 姓名:农星国
  •  
  • 时间:[2011/7/17 0:31:29]  邮箱:
IP:113.119.43.210  电话:  QQ:  地址:
另,纵观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于北方之只作弯弓射大雕的骑士民族是因其英勇彪悍而有如成吉思汗和满朝人永载名史。反观其他少数民族,都有不及耳。咱应该多了解历史的真面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努力奋进!
  • 姓名:农星国
  •  
  • 时间:[2011/7/16 23:52:00]  邮箱:
IP:113.119.43.210  电话:  QQ:  地址:
因我粗才浅学,故我愚言几句。还望族兄弟予以指教!据我眼见耳闻,乃我个人观点,甚多本姓之人或多或少持点自卑感。究其因有二,其一,至目前为止,在国内还未出现达官贵族之族人。由于历史背景和客观原因,在封建社会时期,为官作吏者皆是达官贵族之裔,平民难有翻身之机。其二,族人大多分布于南夷,即便为汉人,也难于受到像苏杭般之孔儒思想教育。可想而知,何来中原朝廷之文将,举人进士。(古时,文武将才多为中原人或为苏杭人)。即便为汉人,语言文化也大大偏离了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给人际社交受阻。因古至今缺乏重量级名人所致乃作鼓舞人心之。
往后,某希望族人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勇于为华夏民族复兴作新的贡献!也为族人争光!
  • 姓名:凯文
  •  
  • 时间:[2011/7/16 0:47:31]  邮箱:
IP:222.172.140.137  电话:  QQ:  地址:
看来还是高看了农安业先生,算了吧,就此打住,因为足下已经不但看不懂在下用汉语写的东西,而且对正面回应的观点茫茫然,昏昏然,惶惶然。既不能解剖现实,发现问题,又不能对史料进行有效鉴别,进行批判,更不用说研究了。因为从近期足下提的这些幼稚的问题看,足下根本没有有能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下已经够耐心地讲了之前你闻所未闻的很多内容,还这样不知所然,进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苍白且无聊的设问,还想在族人面前耍点藏头露尾的小聪明,甚至还想黄袍加身(请回头看看你自己评价农之政先生的言论,在下懒得抄了),在下看来,足下难以胜任,因而只有一种解释,闲得无聊,又不甘寂寞,自大而不自知,于是胡乱折腾,先补补课吧。恕不奉陪了,近期也不会有关于足下的文字了,不要失望啊,等足下能够进行较有水平的对话甚至探讨的时候再说,省得辱没族人慧眼。
  • 姓名:农安业
  •  
  • 时间:[2011/7/15 23:27:17]  邮箱:
IP:222.218.171.183  电话:  QQ:  地址:
又见到凯文先生洋洋洒洒的文笔,在下觉得:有理不在声高,同样,有理不在文繁!
   面对在下的“再次质询”,凯文先生到底是不想回答还是回答不了?怎么能说“觉得有些无聊”就搪塞过去?我说凯文先生,连自己设置的问题都解不开,怎能拿的出给人猜呢?
    你懂得“建议”别人“补学一点历史,掌握一点史识”,不过,你自己对历史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有甚者,对别人研究出来的东西又一口否定,不但否定名家论述,还不让别人相信名家的东西;有人相信,就说人家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鹦鹉学舌”,还讥讽人家“摇身一变”、“进化”之类难听的话,这难道不是“缺乏常识而耍无赖,简慢无礼还振振有词”吗?
  • 姓名:凯文
  •  
  • 时间:[2011/7/15 13:54:20]  邮箱:
IP:112.112.19.162  电话:  QQ:  地址:
看到农安业先生的再次质询,觉得有些无聊,本来昨天刚刚说过无聊的事情请免谈,但为澄清起见,还是在说几句:
    其一,请足下仔细读读本人的回应,相关观点和说明都在其中,因你所说的几个问题,都在之前的回应中说得很清楚,请别当睁眼瞎。
    其二,足下的眼论没有让在下找不着边,而是确让没有边,也就是不着边际。尽管足下写的东西逻辑混乱,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不着边际,但是在下基本还是看懂是什么东西,反而是足下似乎读不懂在下写的东西,本来在下已经尽力写得晓畅明白,但仍令足下转圈圈,只好断章取义,惭愧之至。特别是在下关于网站留言署名的情况,恐怕只有足下看不懂了,建议足下看不懂或无话可说也不要这样无聊,更不要因自己缺乏常识而耍无赖,自己简慢无礼还振振有词。
    其三,关于足下臆想的有关汉字“农”字的问题。首先,本人还坚持原来的观点,如有疑问,还是老话,请阅读之前本人的言论,有据可查,懒得再费口舌;其次,汉语是国家法定通用语言(如你不知道,请自行补补课,国家还在2000年10月3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行了规范),现行法规下,本人使用“侬”姓,是在依法使用汉字,无涉其他;再次,足下的名字固然是深思熟虑的成果,而且是自己引以为豪的“好名字”,看来在下对足下的汉语言水平的评价有误,惭愧。但是,起了一个“好汉名字”,确不能保证在下摇身一变为“高等民族”,从而更加“中国化”,颇替足下感到遗憾,建议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进化”吧;再其次,足下判定“农”字“汉意不雅听”,是个“非常不好听的‘字’”,在下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听说,即如此,在下还是不敢苟同,虽学过几年汉语,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汉字有“好字”和“坏字”之分,也不认为先人故意致后代陷于只能起“不雅听”名字的境地,更不觉得汉字“侬农”姓有什么不好,不知道这些“好字”和“坏字”是不是足下首创或研究成果,愿闻其详。
    其四,通过足下的言论,知道足下对“祖先”的事耿耿于怀,但同时又食古不化,导致或因自己无知而无畏,或人云亦云、道听途说、鹦鹉学舌,建议足下补学一点历史,掌握一点史识。就以前些时候足下引刘锡藩先生的观点来说吧,刘锡藩先生固然因出生于壮族地区的原因,对壮族等“蛮人”持同情的态度,较之范成大、周去非等人,令大部分“南蛮”后裔予以尊重,解放后中央政府还给了肯定和表彰,但其观点自始至终争议比较大,这个跟足下说恐怕也难懂,再说吧。现单就足下引他的文章方式给足下补补课。足下引刘先生观点,在下不知道出自何种版本,但是引文中涉及到壮族(或支系)古称的都冠以反犬旁,稍有一点史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封建王朝及其文人对少数民族歧视的方式之一,认为“蛮人”就像禽兽一般,加反犬旁以示区别于“汉人”,刘锡藩先生秉承此种思想余毒,在其《岭表记蛮》等著作中,仍然在“蛮人”名称上冠以反犬旁。解放后,中央政府专门就这类现象发文并组织进行了专项清查核纠正,就是在出版物、匾牌、标志等,不能出现类似歧视情况。因此解放后出版的图书不再存在这些带有反犬旁的族名,现在壮族的这个族名也与此有关。而足下引文中,不但特意重加上反犬旁,而且津津乐道于终于发现了自己与“僚侬”的区别,来自中原,就只差没有宣称自己是汉人了。其实,现在在下才发现,足下不仅仅是缺乏史识的问题,而是要装佯,进而改为汉人。事实上足下没有必要拉刘锡藩先生来垫背,改了就行了啊,何苦这样用心良苦。在下看足下关于不要历史、不承认民族差异、无原则谈民族团结等等言论中,也大体知道了足下的真实想法,可谓一脉相承,在下当然不敢干预,但还是预祝足下早日实现成为汉人的高愿。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74/107页

发 表 留 言
留言类型:   
验 证 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
您的姓名: *  必填选项
联系地址:   可不填
联系电话:   可不填。手机、电话、传真
联系QQ:   可不填
邮箱地址:   可不填
留言内容: *  必填选项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31993415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

V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