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凯文
- 时间:[2011/8/9 14:00:46] 邮箱:
这个农锐先生又坐不住了,还是本性难移,还是一副以裁决人自居的样子,还是一副外厉内荏地替“我们”指点江山的样子,可惜已经是背水了,提醒足下站好,小心被汉水淹没了。在下有几点回应:
其一,为了让足下的振臂一呼更有号召性,建议还是换回足下认为非常“雅听”的原名号,何苦这样遮遮掩掩,是心虚呢,还是故意作伪,以为这样不断变换名号就可糊弄人啊,小样,足下那点伎俩估计关注这个网站的族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再不济也还知道欲盖弥彰这个说法吧。
其二,关于农侬姓来源于神农氏之说,从足下的言论里还是看不出任何依据,这样强词夺理、毫无逻辑、人云亦云地干嚷嚷,怎能说服得了人呢,还是有劳足下费心,说说农姓到底来源于哪里,又是神农氏的,又是农正的,还有农猷的,还有雁门的,到底来源于哪里啊?按足下坚持的观点,农姓原来并非神农氏一个来源啊,而是只要有汉字农字的地方,或者跟农字沾边的就可以成为农姓来源啊?这可不是汉姓得姓的方式,看来农锐先生这个“农姓”随意性颇高,而且是集大成啊,所有跟“农”字沾边的、不同时代的东西都是他的始祖,只好再次佩服了。现在我关心的是,侬姓的“侬”比“农”字多了单人旁,以足下有限的汉语知识,也应知道汉字“侬”和“农”字确确切切的是两个汉字,既然农姓得姓完全是因为神农氏等等有汉字“农”的原因,那么,汉字“侬”字是何时与“农”字可以等同的,何时可以混用的?按足下的逻辑,是不是现在就可以把农村、农民写成“侬村”“侬民”呢。如果不能,那么,该不该承认汉字“侬”字与“农”字有区别,既有区别,那侬姓何时就可以同样来源于神农氏呢,按照足下的这种研究方法和逻辑,应该也有一个“神侬氏”之类的呀,否则无依据呀,那么这个“侬”到底从哪儿来的,虽然足下已经下了“农(包括侬)”之类的断语,但仍然语焉不详,还是想听听足下具体的论述。
其三,足下虽然自己心中无数,再次习惯性地拿所谓的“各级专家”抬出来当挡箭牌,这当然不奇怪,但是,在下还是想知道这些专家到底是谁呀,到底哪几级,难道他们也需要像足下一样遮遮掩掩,不断改名换姓吗?这些专家的观点就真像足下说的那样雷同(并非跟屁)吗?还有“许多专著”到底是哪些专著啊?总之,足下肯定知道的,不妨各级都列上几个,并推荐几种专著,也让在下学习学习(还是并非跟屁)。此外,如果足下手中有一大把研究证据,也请拿出几样来,单纯靠空洞的口号、看法、强词,甚至臆想,并无一丁点说服力,在下期待充分的证据。
其四,说到使用汉字侬姓的问题,前次本来也说清楚了,不妨再说说。在下用侬姓,纯属根据先人所用而沿用,更关键的是,根据法律,在下有权使用。同时,在下是壮族,但不排斥汉字,也不排斥汉人,更不觉得用了汉字作姓,就像足下一样等同于成了汉人,传统汉文化也并不等同于中华民族文化,所以我用侬姓心安理得。至于足下提到的“他信”、“买买提”等等,我也不认为是低等的,“不雅听”的,就是一个汉语译音而已,用什么汉字其本民族有自由,恐怕不会因为不入足下法眼而出现高低,包括壮族族人,如果用了本民族音译汉字名字而不幸未能列入足下所谓的御定正统“百家姓”,在下也觉得没有什么,在下身边就有用音译壮族名字的,在下觉得谁也无权因此撤销他们的壮族公民资格,更不是什么异端。当然,这于足下肯定是不行的,苦苦寻觅,好不容易找到了神农氏、农正等等众多因带有汉字农字,进而成了关公斗秦琼式的祖先,好不容易当了一回正统胄裔、皇子皇孙,如果有谁敢非议,那肯定是要跳起来八丈高的,在下能理解,以前的遗老遗少们,因为一日无君,便日日如丧考妣般,其作态与足下现行毫无二致,足下得了真传,可谓一脉相承,不奇怪。
其五,关于炎黄子孙问题,足下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为至少是炎帝的子孙了(因为传说中的——读得懂《史记》吗,《史记》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记载炎黄,但司马迁原文也说是传说——黄帝,毕竟是黄河以北的部族首领,远了一点,但足下一定要认,传说中的黄帝也不会起来扇足下的耳光),但是,在下尽管孤陋寡闻,也还知道,足下认定的炎黄陵墓实际上并不存在,暂且不说一些地方为了炎黄故里、陵墓问题打得不可开交,足下所说的陵墓实际上是后人为了纪念传说中的炎帝或黄帝而建的纪念性质的供奉陵,炎帝甚至没有陵,就是几个嗣庙,而足下还真相信炎黄的遗骸就是在那里啊,足下不读史,但自己祖宗相关的东西,还是要看看啊,不然足下这个遗少难以当得合格啊。而且,所谓的炎黄,传统上就是以一个人文始祖看待的,也就是不必有真实的这个人出现过,所以炎黄成为传说并不奇怪。但是足下还真信有炎黄陵墓,相信炎帝就躺在那里,还想去扒出来验明正身,是不是想做DNA比对啊,当然,DNA比对是当下被认为最科学的遗传依据,足下为了证明纯正的炎黄子孙血统,不妨试试,也相信会取得理想的结果的。至于足下对在下(好像包括侬稔虎族人)提出的恐吓性建议,恕在下不采纳,在下从不怨怼先人,或者他人,更没有破坏他人“风水”的恶习,不会把当掘墓人看成荣耀,所以让足下失去了代表炎黄子孙振臂高呼的机会,很抱歉。更何况,炎黄陵也并不缺足下这样连祖先历史都不知道的守墓人,想激动地“反应”“反应”恐怕也难,只好友情怜悯一下了。
其六,足下要当高等民族的想法较之前期,更显得亟不可待了,在下看来,可以进一步采取行动了。之前好像侬稔虎族人也向足下介绍如何办理手续了,现在作出“正确选择”的时机已经到来,提前祝贺足下更换民族成功。
其七,足下一直“我们”来“我们”去的,还再次一厢情愿地代表网站说话,代表专家们说话,除了再次以裁决人自居以外,还有当党魁的想法。本来这样也不奇怪,心中有鬼的人总是心虚,一般来说,除了自许正确、能代表真理以外,还需要拉来一干人一起虚张声势,不一定有能力探讨什么,也要以阵势吓唬吓唬人。但在下看了半天,怎么只有一个替身农锐先生啊,看来要得努力啊,实在不济,再换几个名字来,这样至少可以自欺欺人地壮壮声势。但也要记住一句古话: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以目前足下的才德看,建议参照。
- 姓名:农锐
- 时间:[2011/8/8 23:39:02] 邮箱:
既然侬稔虎及侬凯文都不承认是神农后裔,还声嘶竭力兜售自己的“侬农总体上就是一个纯粹壮族的姓”的观点,甚至想方设法去掉自己身上的汉味。只可惜,像他们这样的以“侬”字作姓,还是汉味十足!若他们想要完全脱胎换骨,做个与炎黄子孙毫无瓜藤的“纯壮人”或“大僚后裔”,应连侬字都要摘掉才行,另还要取名为如泰国的“他信”、老挝的“凯山.丰威汉”、或西藏的“顿珠”、新疆的“买买提”等等之类的才行,要不然,汉文还是“侵略”了他们的灵魂。
在这里,我也毫不含糊地告诉你们:姓黄是不是得姓于黄帝,不关我屁事、也与我无关。但是,农姓(包括侬)的的确确得姓于神农,这个农姓就是以神农尊号中的农字为姓或以农正官中的官名为姓,其望郡是“雁门郡”。至于农、侬在发展过程中又如何交融并用,这是很多专家、专著都已有撰述,包括我们这个全国唯一的农氏网站在内,也是如此诠释它的,并非纯属我个人之见。我赞赏他们的解释,也非常拥护他们的观点。我不同意像你们那样纯属个人主观去曲解农姓,也反对你们那样带有挑逗性的言论,更强烈反对你们否定农氏非炎黄子孙及侮辱大多数农氏族人的正确选择。我的态度是毫不含糊的、坚决的,没有商榷余地的!
若你们实在无法接受各级专家、专著的解释,也没法接受我以及大多数农(侬)氏族人的这个意志,你们可以走你们的独木桥,我们自走我们的阳关道!井水不犯河水!古来有道;“己所不为,勿施于人”!
这,你们不是不知道!
再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有没有炎黄这两个人,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可靠信息。黄帝的陵墓至今尚保存完好,该陵墓位于陕西省。炎帝陵至今也保存完好,位于湖南炎陵县。他们的那些古老故事,想必你们都是读史专家,在此也就免谈了。如果你们还是不信其有,可以尝试去扒这两个陵墓,看看炎黄子孙的反应如何吧!在这里胡乱吹胡乱牛什么呢? - 姓名:凯文
- 时间:[2011/8/8 18:41:30] 邮箱:
刚才又提到侬农姓氏问题,有点时间,索性再啰嗦几句,就是想简洁一点就在下与一些族人对侬农姓来源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作个比较:
1.在下的:侬农姓——来源于以族为姓——为取汉名而音译为汉字侬农——所以侬农本质上无区别——侬农总体上就是一个纯粹壮族的姓——其他民族有农侬姓为反借壮族侬农姓或因在壮族地区而受壮族影响——并非来源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所以不用费心到处寻根问祖。
2.一些族人的:侬农姓——农来源于皇族神农氏(或古官职农正,或无法证实存在的山东青州白马街农猷、山西雁门农、中原农将军,或编造的汉式家谱等)——取神农氏的农——侬又来源于农(下了结论,尚未说清楚怎么突然出现侬)——所以侬农有区别(神农氏农与僚侬等不一而足)——侬农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姓——为此拉来一些所谓的正统堂号——多年寻祖问根无结果。 - 姓名:凯文
- 时间:[2011/8/8 16:09:55] 邮箱:
侬稔虎兄弟也开始“洋洋洒洒”了,而且还被农锐先生封为“跟屁虫”,看出来足下并没有因此暴跳如雷,有如此好脾气,值得学习(当然现在在一些人看来学习也是“跟屁”)。因为留言中多次提到在下,惭愧的同时,也稍稍浏览了农锐先生的前后留言,发现几个有意思的事,不妨通报一下:首先,发现农锐先生的前后留言和之前与在下多有切磋的一族人的言论非常相似,相似度甚至达到99%以上,从提出所谓的“团结、和谐、奋进,正直、正义、正气”开始,到近期得留言,语气、用词、逻辑方式,以及发表意见的相呼应方式,几乎就是一个嘴巴里发出来的,这里用“跟屁虫”已远不合适,而用“替身”来形容的话,则太恰当了,我想很难再找到这种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替身了,“团结”、“和谐”得真够可以,一句话——佩服了;其次,农锐先生说不要再提历史那些劳什子事,当然,我觉得没有足下说的那么严重,估计他也不一定非要回到殖民时期不可,只是鼓励大家当糊涂先生,当睁眼瞎而已。或者,要提历史,也不要提壮族的、侬农族人的,只要提提祖坟就可以了,风水好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侬农族人当不了大官,就是因为风水不好,因此,继续努力找好风水的同时,一定要牢记祖训,不动祖坟一草一木,甚至连毁损了,也是天意,不宜动土;再次,足下要求农锐先生帮找找“侬”姓来源,这个要求有点高了,而且人家又不姓“侬”。其实,按照农锐先生等的研究,侬姓肯定不能列入足下说的“正统”或“正宗”,仅仅从汉字字面上说,“农”与“侬”就不是一个字,农姓是神农氏子孙这是没有异议的,因为按照研究成果,农姓为神农氏后裔,就是因为姓“农”,这个“农”与神农氏的“农”这个汉字确实没有区别,足下敢说此农非彼农吗,在下看来,没有反驳的把握,建议足下不要白费功夫。但是,因为汉字“侬”字比“农”字多一个单人旁,足下的“侬”要想攀附“农”那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姓“戴”的,足下能说与姓“代”的是一回事吗?),这样一来,足下(不幸的是在下也恰巧姓侬)就肯定是被陷入无祖无宗的境地了,至少据我所知,侬姓也就是唐代才开始出现,到宋以后才出现了像样(用一族人的说法应是“雅听”)的汉名,比如出现的比较早的侬存福,现在都还无法确定是“存福”还是“全福”,只有侬智高等,因为起事,被载入正史,所有没有争议,但足下敢说就是正宗的侬智高后代吗?因此,这么简单的问题,没有必要劳驾农锐先生帮研究了,只要能读侬农这两个汉字的,就知道是有区别的,不要存在攀附的妄想。当然,这样一说,又有挑动侬农分裂、不团结、不和谐的倾向了,因为一些人是可以视而不见的,一方面说农姓来源于神农氏的“农”,一方面,又说是“侬”也来源于神农氏的,这种偷换概念、不讲逻辑的研究,在下也可以做,只是不屑用作而已,觉得没有什么价值;再其次,足下所提的建议,请农锐先生研究“黄姓”的来源,以证明黄姓来源于黄帝,这个倒是有必要,这是证明壮族为炎黄最正统的子孙的好办法,我也期待有重大成果出现,到时,如果他们当上正统的炎黄子孙了,如果侬姓的想当,至少可以靠“农”“侬”同音的关系,侧身与内,当然,这要先无原则地“团结”“和谐”,否则,人家一不高兴,这个愿望也会泡汤。因此,也劝劝足下,以后不要这要“洋洋洒洒”,只要“团结”“和谐”就可以。再其次,农星国族人之前引用了在下的一些说法,足下也赞同在下的一些言论,这里有拉帮派的嫌疑,因此,也建议以后不要乱互相说什么公道话之类的,因为“跟屁虫”一多,“团结”“和谐”是可以保证了,但实际上我觉得侬农族人没有必要当所谓的跟屁虫,更没有必要被封为莫须有的跟屁虫——尽管一些人的团结和谐原则就是跟屁虫。 - 姓名:侬稔虎
- 时间:[2011/8/7 23:37:45] 邮箱:
农锐先生还以他当上炎黄子孙为荣,这个我无权干预,但是,据我所知,“炎帝”、“黄帝”只是历史上的传说人物,是否真的存在难以定论,孤陋寡闻如我,也因此还不能确定农姓来源于炎帝,也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因为仅仅依据汉字“农”字,就认为农姓来源于神农氏(至于更矛盾的起源于农正官职之类的也应是同样逻辑),这种研究可谓得来不费功夫,但像我的这个“侬”姓,肯定无缘炎黄子孙了,一下子不能攀附“正宗皇族”,虽然没有遗憾,但却也感到茫茫然了,看来我也得想办法找一个历史上的“神侬氏”来才交待得了了,否则会变成无祖无宗、来历不明的了,不知农锐先生能不能帮这个忙。另外,如果忙得过来,还请帮姓黄的也查查来源于“黄帝”的依据,因为我周围的很多壮族人姓“黄”,如果农锐先生也能一并帮研究研究,证明姓黄的来源于“黄帝”,那么,壮族当炎黄子孙就更“正宗”且“正统”了。因为,还是因孤陋寡闻,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姓农的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太少了,他们称炎黄子孙的话,未免太大胆,至少是不正宗的。道理很简单,你既然是炎黄子孙,为什么不姓“农”(神农氏)和“黄”(黄帝),而且也不姓“炎”,简直是数典忘祖。另外,听说有部分族人到湖南、湖北等地寻根去了,一个主要任务是去祭拜农姓始祖神农氏,不知情况如何,如农锐先生知道,有劳介绍一下情况,我很期待寻根考察的成果。 - 姓名:侬稔虎
- 时间:[2011/8/7 22:49:32] 邮箱:
农锐族人再接再厉,而且带着“正义”的杀威棒,继续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指点江山,因本人说了几句公道话,农锐先生再也沉不住气,似乎心虚啊,以你说话的口气看,还以为不致如此呢。从你近期的言论看,我有些话要讲:第一,你不但火气大,而且无名火气尤其大,颇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样子,希望真的不是一个摸不得的纸老虎;第二,不是跟屁虫的你,最终还是没有能力说清你到底反对什么,说清楚你持的观点及其依据,只会抬出(并非跟屁)农江静族人作挡箭牌,也算另辟蹊径(还是并非跟屁)吧;第三,我看出你是持各民族无差异论的,也就是说,封建王朝称壮族(包括农侬族人,以及南方部分民族)为蛮人,按照你的思路,是是因为你未出世,没有能及时去解释清楚,说我们不是蛮人啊,我们是汉人啊,求求皇上(包括各种大人)啦,让我们做汉人吧,即使做奴隶也行,只要给一个汉人的名分就行,现在看来,你这个救世主出生的太晚了,连我都感到遗憾。但据我观察,现在即使你有这个想法,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跟着(并非跟屁)这种“救世主”的,除了自我感觉良好以外,建议拿把镜子自照一下;第四,解放以后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原来非常无聊,更没有什么价值,当年族人按照宪法主张权利,以平等地与各民族共同管理国家,原来也是无聊的,还因此让农锐先生披了一张“壮族”的皮,他感到耻辱了,即使没有能马上变成汉人,也先要淡化一下这张皮,至少是外表看起来像汉人。其实,就我了解的情况看,目前估计你未满20岁,而且如你又“幸运”地有一个汉人父亲或母亲的话,要改为高级民族也为时未晚,可以按照现在的民族成分管理政策改为汉人,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情况的话,抽空向当地县级以上民族事务部门咨询;第五,孤陋寡闻如我,也还知道目前所谓的民族虚无论并非你独创,北京大学马戎等正热火朝天地四处鼓吹,希望你抽一点时间认真看看他们说些什么,这样你以后在这里学着(还是并非跟屁)鼓吹的时候,也没有那么费劲,又不知所以然,只会空喊几句口号或者恐吓一下别人;第六,你还担心我不明白,特意加重语气说“明白了吗”,可是我看去看来,你的言论除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口号和愤怒外,还真的看不出说明白了什么,因此,非常期待你有明白的阐述;第七,你把仇视狄青什么的强加于我名下,抱歉我担当不起,其实,我从来不仇视狄青,因为狄青也就是一个服从命令的将领而已,估计他本人与侬智高(你说的是他吧)也没有什么先天的仇恨,因此我不仇恨狄青,当然也不会像你一样恨不得马上改姓“狄”(其实按照现在的姓名管理政策,完全可以改)。但是,如果因此在壮族地区(当然包括农侬族人地区)为这些人树碑立传,宣扬“汉威”,那估计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族人不同意的;第八,我不敌视包括汉人在内的各民族,我只是觉得壮族就是壮族(这里估计你又把我当成凯文先生的跟屁虫了),主张壮族不自我孤立,也不要盲目排斥其他民族,壮族是一个有自身特征的民族,虽然内部包括了很多支系,但支系之间的差别比起壮族与其他民族的差别相对来说是非常小的,因此,我认为,将现在壮族各支系统称“壮族”是有依据的,民族识别时不可避免的疏漏并不能从本质上否定壮族这个族群;第九,你劝人“好好看看历史”,实际上我看你是主张不要历史的,当然,这其实没有什么新鲜,历代的殖民者都是这样主张的,《国语》中早就说过“欲灭其国,先亡其史”,于一个民族也是这样的,近一点的有近代日本人对亚洲的奴化,我看依你的主张,应继续这段历史,甚至还可以把广西西林(不幸又是壮族地区)马神甫案的主角扒出来鞭尸(因为据说中法战争是这样发端的),而成为殖民地以后,又有孙中山、毛泽东等人主张中国人要站起来,最终实现了解放,更严重的是还把壮族识别出来,让你不幸地成了壮族,我估计,你肯定耿耿于怀(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你抛弃当救世主的想法,自行改为其他大民族,甚至外国人,就不用在这里纠结了,还可以不用像我一样当“傻瓜”,而成为纯粹的“高等聪明人”,怀柔一下壮族,而不是“欺负”;第十,你是把拉帮结派当成团结、和谐的标志的,原谅我不入这些“帮派”,前期日子,我赞同凯文先生的一些观点,纯粹是因为觉得他得观点有道理而赞成,被你封为“跟屁虫”,简直高抬了我,惭愧啊。但是,此次将我列在你评论农星国族人的留言里,希望不会被封为农星国先生的“跟屁虫”,主要是担心有辱农星国先生名声,甚至是被误认为是农星国先生邀请的。 - 姓名:农眀焕
- 时间:[2011/8/7 22:38:05] 邮箱:
广西大化县共和乡古乔村乔排屯字辈:进富贵荣华,延文武夏保,日月光明照,福寿竟生成。立品标金榜,家国万象钦。
- 姓名:农信龙
- 时间:[2011/8/7 17:03:31] 邮箱:
是农贤生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