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声明:
  1、本站不是谩骂场所也不是广告平台,所有留言请自我克制;
  2、本站有权对相关留言进行删减,不另行通知;对于不当留言将直接删除,多次触犯者,直接技术屏蔽;
  3、本站留言内容仅代表留言者立场,网站保持中立。
  • 姓名:nonglj
  •  
  • 时间:[2011/8/23 22:44:35]  邮箱:
IP:113.12.190.40  电话:  QQ:  地址:
江静族人讲的在理,他的建议非常好!“大家可否超脱出自身的环境,四周查访,桂西的族亲到桂东南,桂南的族亲去桂北,做相互间的查询,探讨。”如果有族人组织,在下肯定报名,义务之事。其实,农侬族人早就应该团结一致,抛弃一切成见,多做调查研究。然后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
  • 姓名:农星国
  •  
  • 时间:[2011/8/23 19:12:38]  邮箱:
IP:113.103.9.47  电话:  QQ:  地址:
遗老的后面加“后裔”,漏掉了“后裔”。不好意思啦!
  • 姓名:农星国
  •  
  • 时间:[2011/8/23 18:34:54]  邮箱:
IP:113.103.9.47  电话:  QQ:  地址:
关于谈到侬智高的身世、国籍的问题,因学术界对侬智高的国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对他的身世都描述为土著首领,无著他的祖籍来源,其意也理解为本土人。虽然那是学术界的问题,但侬智高也与我们农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我们也是壮族人,我也去过一些北方中原省份和中西部一些省份,也曾打听过那边的人,还问过所接触的来自北方的友人,他们都说看《霍元甲》电影才知道有农姓。且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农侬姓的人口在广西也比较少,对整个中国十三亿人口来说,更显得太微少得让人可怜。据知,壮族的农侬姓人口已占农姓总人口过半,那怎么能说与侬智高没有关联呢?侬姓曾经在宋朝时文著记载都说当时是广西左右江地区豪族大姓。可能是一个部族纯一个姓氏。因为侬姓的历史经历了多灾多难,在北宋时惨遭灭门和痛改他姓求存实在太多,有侬军部人也有侬部普通百姓。韦炯隆的《壮乡姓氏考》一文,其对侬姓改从赵姓看法存有偏误。  因他是外姓人,其对农侬姓的正面了解是有限的。还原史时,起义军失败后,因宋廷实行诛族,据隐居靖西山区里面的遗老讲述,证明它当时给侬族人带来的灾难,令人发指,现今难以估量,颇令人惊悸。为安全起见,实大多族人自行改异音他族姓避诛。例如,封建王法是王者定的游戏规则,人与人在王法面前极不平等。即原告是赢家,被告必为输家。直至清末民初还屡见不鲜,例如村民之间因某事而关系恶化,对方只要拟一纸状告书交到刑部官爷手里,刑部差兵连查都没查就进村押走“人犯”并囚之。所谓“人犯”亦是被告,而民间以为“被告”即意味着屈理。当然,恶人先告状的也被视为“原告”而占理。这样,于莫须有的冤罪者若困囚被殴致死致残,用现代话说,已陷入了理所当然的绝境。如此,当时的人得罪了他人而改姓是很正常现象。但说到这里,又免不了提壮族族源了,壮族有一百六十多姓氏。据我所拜问过姓氏的壮族人几十个,没有一个姓氏承认自己的祖先是本土人,都觉得外来光荣,他们的特点都一样,各个姓氏都找一个跟自己姓氏有关的中原历史上的名人或官人贵族作为自己的祖先。   我们不排除有些是真的,但肯定相当多是假的。如果他们的话是真的,那么桂西壮族没有一个是本土的,全是外来汉人的。按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语言再怎么演变也还是汉语方言,不会演变成壮语。因为壮语用语表达方式跟汉语表达方式有着天壤之别。若全是汉人,汉语怎么会流失呢?像客家话也好,粤语也好,都跟普通话表达方式一模一样,只是偏音和日常口语有不同。但壮语跟汉语很多边都没靠上,不过壮语随着向汉语的靠拢与汉化的不断发展,差别越来越缩小。真假更为难辨。
  • 姓名:农锐
  •  
  • 时间:[2011/8/23 16:42:51]  邮箱:
IP:113.15.176.158  电话:  QQ:  地址:

  我是没话与你此类再话,你有话不会话话像没话!你说别人皮太厚说其厚其就厚?人家没说你皮厚你不厚会自厚!祝贺。
  • 姓名:农江静
  •  
  • 时间:[2011/8/23 1:40:27]  邮箱:
IP:121.31.41.160  电话:  QQ:  地址:
请众位先生不要相轻了。期盼大家把话题回溯到学术方面,不要牵涉到时局,更不要受外界不良分子的蛊惑。我们关起门来探讨自己祖先的事,与时下的政治无干。我不愿看到任何一个族亲出问题,毕竟我们的头颈不比刀口硬。
言归正传。我建议:大家可否超脱出自身的环境,四周查访,桂西的族亲到桂东南,桂南的族亲去桂北,做相互间的查询,探讨。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其他姓氏的来源,我做一下介绍。韦家的已经说了,就不再重复。蓝家有这个说法,他们本姓廖,祖居北方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入桂,后为避灾改姓。覃家原姓谭,躲仇家而改姓。玉林容县的覃氏一门保留一套祖传武术,和名震中华的“十二路谭腿”一摸一样。许家的族谱记载是从福建迁入广西,祖上是随军做经商,有钱后捐土司官位。一位许姓朋友和我说过,他的族谱记载很多的太婆是农家嫁入,经常称我是千年老表。黄家来源就比较复杂,居住在贵港、玉林、南宁一带的同拜一个祖宗,原祖宗墓地在南宁市望州岭望州南小区内、人民公园电视发射台附近。望州南小区以前的地名叫大黄坟,黄家称为最老的祖坟【原址不存在了】。明秀东路的虎丘村是大黄坟的嫡系子孙,每年都在祠堂拜祭。虎丘村建村历史有9百多年,村民大都说祖上随狄青南征而来祖籍山东。根据在南宁市10+1做茶叶生意的广东潮州凤凰镇籍的黄老板介绍,他的家族和虎丘、那洪的黄家是同宗曾经互看家谱潮州的字辈比南宁的小三代。当时也是整个家族随狄青南迁,一支留在广东另一支上广西。他的父辈按族谱的记载地址去过山东寻根,没有结果。南宁的梁家祖宗老祠堂在南宁市中山路,文革期间拆毁。分几支系扩散在广西各地,崇左也有。今年梁家也去寻根,在河南省滑县找到了祖家。南宁的玉姓是一家聚集在南友路两侧的高岭村,祖先是文官于宋初赴任广西,后留下生根发芽扩展。
  • 姓名:侬稔虎
  •  
  • 时间:[2011/8/22 22:05:55]  邮箱:
IP:112.112.81.109  电话:  QQ:  地址:
原来农锐先生这个斗士紧绷神经的同时,也会装佯,实在找不到话说了,也要无话找话,而且玩点小儿科的花样,还颇具阿Q精神,皮也真够厚的,不愧为解缙联的最有力实践者。祝贺。
  • 姓名:农星国
  •  
  • 时间:[2011/8/22 18:47:37]  邮箱:
IP:116.21.2.197  电话:  QQ:  地址:
有些人总是以农侬氏网只谈农侬问题的事为借口,抨击别人的留言为“展示文采”或“高谈阔论”,是不是移开“规则”半字或提相关的事都不行?是不是只能说某一特定的语句(规则)才行?若是,还请这些人把圈定的规则行文进行公示,也请不要把行文细节繁多认为是“展示文采”而省略,若你胸有成竹,有什么好计妙策也不要吝啬笔墨,细细道来,供族人鉴赏。看来侬稔虎先生 和凯文先生的留言形同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我认为农侬族人虽然多分布在左右江流域,但该地区交通不是很便利,更不用说古代了,居山区相隔几十公里的两地的人几乎很少得到交流交往,族人也不例外,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么一个大区域就自然分了有很多个文化差异不等的小区域,不同地域的族人对农侬族源历史的见解与认知受此影响也不尽相同。举个例,像靖西和德保这两个县域的壮语就分有至少三个语群,这些语群的壮语发音互偏不一(偏音),音调差异不同,或习俗有点微差,人们把这三个有着语音差异的人群区分。分为“德保的壮语岗侬缶(近音)、靖西的岗侬咹(近音)、岗侬央(近音)三种”,壮话“岗”译为汉话是“讲”。(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侬”意思是壮语而不是指姓氏),或许如农静江族人所说的壮语有着千差万别不一而同了。如此,想有统一认同与认知很难啊!
  • 姓名:农锐
  •  
  • 时间:[2011/8/22 15:57:08]  邮箱:
IP:113.14.121.109  电话:  QQ:  地址:
见到凯文一改往日那种“洋洋洒洒,冗文长句”的,高兴及了。高兴的是,在下能看懂他表达的意思。这次还看到他这么坦诚地说:“在下自己争取不这样,也不相信其他族人会这样。”原来,他是“这样”,时至今日,他才“争取不这样”,其他族人肯定不会“这样”。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59/107页

发 表 留 言
留言类型:   
验 证 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
您的姓名: *  必填选项
联系地址:   可不填
联系电话:   可不填。手机、电话、传真
联系QQ:   可不填
邮箱地址:   可不填
留言内容: *  必填选项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32127564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

V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