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声明:
  1、本站不是谩骂场所也不是广告平台,所有留言请自我克制;
  2、本站有权对相关留言进行删减,不另行通知;对于不当留言将直接删除,多次触犯者,直接技术屏蔽;
  3、本站留言内容仅代表留言者立场,网站保持中立。
  • 姓名:农氏族人
  •  
  • 时间:[2011/10/2 8:41:39]  邮箱:
IP:222.218.76.140  电话:  QQ:  地址:

            越南太子党崛起,农德孟之子农国俊受瞩目

   有分析认为,越共十一大意味着地方力量的崛起:175名中央委员和其中25名候补委员,来自地方的委员为历届最多,约占49%。这届中央委员58%为连任,42%是新人,具有年轻化、专业化特征。除此之外,据吴远富的不完全观察统计,比较明显的太子党出身的中央委员为数亦不少。
最耀眼的太子党之星就有两颗,一是刚卸任的总书记农德孟之子农国俊,另一是总理阮晋勇之子阮清谊。1963年出生的农国俊,走的是共青团路线,曾任胡志明市共青团中央书记,2009年4月走马上任北江省委副书记,不久前提为正书记,越南舆论对农国俊的评价认为其能力较一般。
总理阮晋勇的儿子阮清谊则又是另一番气象,今年才35岁,为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他还是一名“海龟”,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阮晋勇成为中央候补委员并非按惯例由上一届中央委员会来提名,而是在本次大会上直接提名当选。他在美国毕业后,回到母校胡志明市建筑大学任大学后及国际交流处处长(大学后即研究生),工作半年即升任副校长。如此的出身、学历和年龄,将来的前途难以限量。
另外的太子党中央委员还有如:阮氏金进,卫生部副部长,已故前总书记何辉集的外孙女;范平明,外交部副部长,已故前外交部长阮基石之子;阮志咏,国防部副部长,已故前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政治委员、越共元老阮志清大将之子;陈士清(候补),达力省委副书记,现任副总理阮生雄之侄;阮春英(候补),岘港市连沼郡郡委书记,越共十大政治局委员、前中央检查委员会主任阮文芝之子;陈平明,越南电视台副台长,前越南之声电台台长陈林之子。
吴远富说,针对此事,越南社会舆论有质疑:“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家治主义?”有趣的是,越共居然做出了回应,十一大前夕,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总编辑丁世兄(现为政治局委员)宣称:“只有共产党才成功领导了多次战争,所以,只有共产党才有权领导国家。”
而十一大结束之后,《青年报》更是直接问新当选的中央委员阮清谊和陈平明:“你们的父亲在你们的成功中占多大的比例?”而阮清谊则报以同样直接的回答:“我不否认我的家庭所起的作用,但在我看,更相信个人的努力。”


  • 姓名:NONG.John
  •  
  • 时间:[2011/9/23 13:45:18]  邮箱:
IP:180.137.108.94  电话:  QQ:  地址:
以越南著名法学家、留德法学博士、河内国家大学法律系教授范维义为首的十多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联名向越南教育部上书,建议从现在起在全国小学和中学实行必修汉语的制度,并建议教育部制定教育大纲,规定学生于小学中学毕业时必须达到的汉语程度标准。 

    以上建议并不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对越南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的事实而引发,而是越南人基于本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这一重大问题的长期反省和抉择。越南拼音文字虽然已问世一百多年,但全面实行拼音化文字的历史并不长,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汉字仍然在越南民间适用,作者曾在一家住河内的朋友家中看到1942年用汉字书写的土地和房屋买卖契约。1945年9月2日越南成立民主共和国后,作为民族独立的象征,拼音文字才逐步法定化为“国语”得以全面取代汉字而成为唯一应用的文字。 

     文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同时其本身也是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改变文字将意味着割断历史,意味着毁弃历史和文化。这个道理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越南人痛切地认识到。范维义教授在他的新著《经济法专论》中,在谈到研究古代法律和乡俗习惯的困难时,有这样的感叹:“自从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之后,除了人们已经赞美过的那些好处之外,越南人似乎也自我筑起了一道将后人与先辈隔离开来的语言和文化的围墙。一些词汇如律、例、契约、判官等等,现在只在书本上才偶尔见到,现代的越南人大多数已很少能感受到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的哲理的和精神的价值”。 

     弃汉字使越南的史学研究陷入困境。修越南历史的学生只能读到那不多的经过历史学家翻译加工的教科书,而大量的汉字历史文献却只有很少的人能读懂,根本没有力量开发整理。整理出来的东西也走了样,试想,拼音文字如何能够承载每个方块字那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越南培养历史学研究人员的模式是学汉语、到中国留学。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接收了大量越南史学研究人员。但由于缺乏汉文字的大众化基础,历史研究的面终将越来越窄。
    将心比己,越南尚不能摆脱“汉字”,更何况中国壮族乎?

  • 姓名:NONG.John
  •  
  • 时间:[2011/9/14 18:02:46]  邮箱:
IP:180.137.125.169  电话:  QQ:  地址:
了不起,农(侬)氏有那么多的书画家!希望网站继续收集各地更多的农(侬)氏族人的艺术成就展现在族人面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展现我们族人的才艺才华!
  • 姓名:侬稔虎
  •  
  • 时间:[2011/9/13 12:21:41]  邮箱:
IP:116.55.208.45  电话:  QQ:  地址:
中秋甫过,即将至壮族新米节,祝各地族人五谷丰登,“欢景”欢愉。
  • 姓名:NONG.John
  •  
  • 时间:[2011/9/9 12:01:11]  邮箱:
IP:222.218.163.249  电话:  QQ:  地址:
哦,对不起了,老兄,我的思维几乎也成定势了。因为,几年时间来,我见到很多论文,都是论述农氏族谱都是存在“人为编造”,甚至说成“伪造”。我也只不过顺势猜罢,万望海涵!
    不过,你也应该理解,招婿入赘的,其女婿可不改原来姓氏,但所生子女因用农姓,也就是续农家香火,是可以写入农氏家谱吧?
  • 姓名:nong.
  •  
  • 时间:[2011/9/9 11:02:22]  邮箱:
IP:116.21.0.52  电话:  QQ:  地址:
我没有说《族谱》是伪造,而是说木顶村的农家招婿入赘的后人取农姓或他姓还记载在《农氏族谱》里面是很少见的。
  • 姓名:NONG.John
  •  
  • 时间:[2011/9/8 18:23:29]  邮箱:
IP:180.137.105.26  电话:  QQ:  地址:
nong. 先生说“《木顶农氏族谱》是极少的,很罕见的个案”?我认为是你少见。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种轻率就否定族谱态度,人们早已知道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不是见到好多本农氏族谱了吗?如横县《农氏族谱》、《德保农氏族谱》、(广西靖西县大甲乡大龙屯)《侬氏佈团家族族谱》、《平果县农氏族谱》正式版本等等,此外,还有宁明、天等等县都存在大小不同的家族谱,它们内容也是如此记述的。这些族谱记述好像都很“雷同”,而且从姓名取名方式上还有存在同一谱牒、同一辈分的现象,甚至连当今越南农氏也有雷同同一谱牒,甚至辈分还有同汉字现象,这,你又如何解释呢?
    你不说我也能猜几分:这些都是“伪造”!
  • 姓名:nong.
  •  
  • 时间:[2011/9/8 18:11:44]  邮箱:
IP:116.21.129.197  电话:  QQ:  地址:
就算是招婿入赘的很多人都是跟父姓的。而很少跟母姓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55/107页

发 表 留 言
留言类型:   
验 证 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
您的姓名: *  必填选项
联系地址:   可不填
联系电话:   可不填。手机、电话、传真
联系QQ:   可不填
邮箱地址:   可不填
留言内容: *  必填选项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32161578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

V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