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农锦银
- 时间:[2018-3-11 0:13:59] 邮箱:
欢迎各地区2018欢聚横县芦村东坡,农氏:一年一度的拜祭老祖宗时节要来临了,"思祖德无量,后世喜共饮·,忠孝传世道,和睦振家兴”行者多善。功祖无量,
能者多劳,随喜心德!,为我们的农氏发扬光大, - 姓名:农安业
- 时间:[2018-1-25 22:06:57] 邮箱:
感怀吾族历史
农安业
智高三代大将军,
镇守南疆建奇迹;
抗拒交趾吞国土,
保我中华立功勋;
我等乃将军后裔‘
秉承祖德永不屈。
(作于百色市农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之际)
2018年元月21日晨 - 姓名:农永巨
- 时间:[2018-1-15 20:00:57] 邮箱:
成讲安业老师,让我们学习了好多矩识 - 姓名:农安业
- 时间:[2018-1-3 21:47:05] 邮箱:
也谈天下农(侬)氏是一家
农荣善
壮族原称僮族。僮族称呼从宋朝才开始的。宋朝学者朱辅在《溪蛮丛笑》载云: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瑤、曰嘹、曰獞、曰仡佬”。以后历代多用“獞(僮)”名,直到1965年才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建议更名为壮族,这就是现在壮族的由来。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又曰:“陆梁,诏以为列候,自置史,受令长沙王”。解放后,考古工作者果然在湖南长沙发现“陆梁尉印”,证明“陆梁”为岭南越人的一支,地处百越北境,故秦始皇南并百越必先攻取“陆梁”,进而南并百越后置桂林、象、南海等郡。史料也证明,公元前230一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废除了分封制,确立郡县制,在北方修万里长城,派兵抵御匈奴,“又派遣50万大军分5路南下攻占百越(岭南),设置闽中都(今福建福州)、南海郡(今广东广州)、桂林郡(今广西桂平)、象郡(今崇左)”。50万大军除战亡外,剩下的全部留在岭南,“并再次迁移大批中原人民到百越定居”。因此,不能排除侬智高的先人中,有在春秋战国时期或秦始皇时期就已迁入岭南定居的可能。因此,仅根据侬智高的父亲与爷爷及部众为“广源州蛮”山僚人,就以此认定侬智高与雁门农氏不属同一血统,明显依据不足。理由是:侬智高部众作为在“南蛮”地区这一地理范围内生活的民族实体,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随着与当地壮民族的人们共同体接触交往,他们感到有异于当地人们共同体,于是必然产生自我意识。并且一般来说,一个民族实体产生或出现后,其他民族在与之交往接触中,由认识到确认,然后便会自然地给这个民族实体取名。同时,民族名称大多是他称,最后才由他称转为本民族的自称。从侬智高起兵反宋,抗拒交趾侵略的斗争,要求建立一个地方民族政权,从而得到左右江南北和云南文山一带地区群起响应,也证明侬智高及部众在与当地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已融入了当地民族,并显示了侬智高的民族意识,从而取得了岭南各少数民族的认同。
《荀子儒效篇》载云:“居楚而楚,居夏而夏,非天性也,积靡使然”。在《荣辱篇》又云:“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和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据史料,所谓“楚人”,其统治者“芈”姓,至楚庄王(前613一前591年)时是中原的霸主,其疆域西到武关(今陕西)、东到昭关(今安微)、北到河南南阳、南到洞庭湖以南,战国时西南边境增大到今广西、广东连山一带。而关于楚王的民族成份至今也还是众说不一,有华夏说、苗蛮说、东来说、西来说、南来说。但事实上,不论楚国王族是来自华夏汉族,或是来自其他民族族系,当他们落户于“苗蛮”族系,也都是“入乡随俗,融入当地民族”,从而保存了“蛮夷”之风。故先秦史籍多称之为“蛮夷”,而楚王熊通和他的先人熊渠也都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号谥”(见《史记.楚世家》。
又有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驻南海郡尉赵佗拥兵割据岭南,自立“南越王国”,并延续了近百年,而越佗也自称“蛮夷大长”。
本人列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侬智高的先人及后裔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或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到岭南定居,而融入当地“南蛮”成为现在壮民族,但侬智高及后裔这一人群共同体,都只是今天壮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壮族的全部。更不能以此就否定侬智高源自雁门农氏。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并不是固化的。正如《粤西文载》卷23载云:“其俗本夷,而流官至此者,亦复夷之”。可见,就连皇官贵族到岭南当官后也都夷(壮)化了,更何况一般移民呢?类似种种民族的变化并不一定有血统上的因素,而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自我意识而变化的。所以,以侬智高父亲和爷爷是当地“土著”人,就此认定侬智高及后裔不是雁门农氏血统是极为错误的。
2017、12 - 姓名:农安业
- 时间:[2017-12-31 21:46:17] 邮箱:
横县~农居波(1162475505) 2017/12/31 15:22:56
谢谢
珠海 农腾有(2496665282) 2017/12/31 16:15:53
谢谢
农安业(404978039) 2017/12/31 21:42:43
辞旧迎新献词
泱泱农氏,悠悠历史。
我们研究族谱的目的,是追溯我们祖宗的历史足迹,是通过现有农(侬)族谱为重要参考资料,根据前人总结过的内容,并通过与中国历史对接进行科学分析研究。通过研讨和分析,弄清来龙去脉,同时,也着力解决疑难,排解有冲突有矛盾的问题。我们以前总是习惯说“求大同存小异”,而往往就是这个“小异”出现问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样的意识,力求大同,尽量寻找共同点。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客观存在,那才叫历史,它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只要我们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看待历史都会一致的。
现在尚存的一些老族谱,包括刚编不久的族谱,因受到对历史认识的限制以及编者认识水平影响问题,掺杂了一些人为因素,这都是归于以前的历史影响原因,让我们前辈不敢大胆解放思想,出现了理还乱的局面。其实,理解我们的历史也并不艰难,因为我们的历史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相关联的,只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高度,有些用逻辑推理是可以理顺问题的。比如,我们到底是广西原住还是南下融合衍生,为何有多个民族的农姓兄弟?还有诸如容易产生问题的突出矛盾焦点:如隆安都结就有“祖上跟随狄青来打侬智高”之说,据说还立有一块石碑,但口头上又传他们是侬智高子孙。这样的问题,其实不外就是我们族人为规避宋朝廷追查而设的说辞而已。但我们也要认真去调查研究,给族人一个交代,以免族人之间因不明白问题而引发矛盾,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解决诸如此类问题。又如农宰询原籍问题,一说是来自天保大偶村,另一说来自浙江杭州,我们应该进行深入认真分析和探讨,研究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或者单方面说法理由可以成立,不可能以个人主观好恶来强加给历史,其实农宰询那首诗已有明显暗示。前段时间,就是因为有人主观臆断,想通过掐断历史来糊弄历史,糊弄族人,公开说农和侬是两个不同姓氏,结果,产生了激烈争论,搞乱了族人思想,破坏了团结和谐局面。希望以后,此类情况不再发生。
因此,我们这个农(侬)氏族谱研究集体,就是要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开展我们的探讨和研究,收集广西各地有参考价值的族谱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也有必要走访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尽量核实问题,并作出有利于族群团结和谐的分析和解释。同时,也让世人正确了解我们农(侬)本姓氏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及其历史过程,正确认识侬智高的历史功绩。让企图继续否定侬智高的阴谋不能得逞,让心术不正的做法置于光天化日之下。只有这样,我们建立这个群就很有意义,它可以成为凝聚农(侬)氏族群的精神家园,相信我们有能力做好,也一定能做好。祝我们农氏族群从此以后团结、和谐、奋进!
广西农(侬)氏族谱研究群
2017、12、31
- 姓名:农安业
- 时间:[2017-12-26 21:48:15] 邮箱:
为什么说农姓得姓始于雁门?
农安业
答:这个要从三皇五帝时代说起,即根据中国社科院王大有研究员写的《三皇五帝时代》一书描述内容。黄帝族与炎帝族(也有称神农部落)争霸中原,史称中国第一场逐鹿中原。炎帝族出于退让礼让于黄帝精神,神农部落族人向华夏四方散居。炎帝部落有许多支系,其中一个较大支系迁到山西雁门一带聚居,后发展形成雁门郡。农姓在此得于安居乐业、兴旺发达,也因此而得固定姓氏,所以说农姓望郡是雁门。
据目前初步掌握的情况,现在广西农氏主要是雁门农,也有一些还没明确记载雁门的农。云南富宁农贤生做过乡村考察,这还是主要因为侬智高祖父农猷(也称侬猷)从军,从山西雁门到山东潍坊或青州一带,然后再从山东到广东古南海县驻扎,后到广西左江一带守边的,后来,又与原地侬融合形成南疆名族--侬族、侬垌。
侬猷生有侬全福、侬全兴两兄弟,侬全福生侬智聪侬智高侬智会等几个,侬全兴生侬智厚侬智科等。这就是侬智高三代基本情况。第四代,即智高儿子及其子孙,因为兵败问题,又四处逃难云桂等地隐居,这个就是我们以后,根据农贤生提供的线索逐步研究核实了,这是以后的事。根据现在基本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广西,不但左右江两岸农氏都有承认是侬智高之后,连桂东南一带农氏也有些族谱显示系同侬智高之宗族,这是值得大家讨论研究和商讨的,这也是以后的事了!
众所周知,秦始皇时代的岭南西瓯骆越人还没姓氏,大概是唐朝后期才见有侬姓侬氏并有侬垌侬族出现,但真正强势的侬氏还是侬智高家族加入之后的事。其实,根据历史显示,约在宋朝,山东潍坊青州一带已经有侬氏,当时广东南海也有部分侬姓了。但现在难找到其踪迹,这仍是个谜。这也许大概是我族人属于败于人的心理而采取的规避方式,这也是符合那种为了适应社会生存法则而采取的常规生存方法。比如,族人曾经通过的侬变农,农变侬这样的变换来作姓氏符号,甚至有把繁体字的農拆开作姓的方式为姓,但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根与本----农(農)。
2017、12、23
- 姓名:农安业
- 时间:[2017-12-14 17:02:54] 邮箱:
谈“天下农(侬)氏是一家”
农安业
首先说明一下,我这里写为“农(侬)”,是因为现在在广西的大部分农,都经历了有侬的历史,大家都听到世代流传的侬智高传奇故事!有钻牛角尖的人就说,写为“农(侬)”岂不成了一个复姓吗?这样的标点符号使用,只要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都会理解这个意思,我们某些人竟然糊涂认为我这是把农写成复姓了,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此外,某人还鸡蛋挑骨头一样,说本人引用的一些生活事例作佐证是“辱农”,这样的扭曲认识更令人“目瞪口呆”!
关于农侬历史沿革,根据农贤生调研查证,历史上,侬智高的爷爷辈农猷,是雁门农来山东潍坊青州一代落籍,后也称侬猷,又到岭南南海县一带驻军,再到左江一带守边,与当地侬融合成南疆名族---侬族。
显然,我们现在相当部分族谱都可追溯到侬智高家族系列,既然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承认有侬的历史呢?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农有侬的历史,而且侬还名噪一时,给世界历史留下光辉一瞬间。前段时间,某些人极力排侬,不愿提侬智高,甚至否定侬智高是我们先祖,显然,除出于满足他们自己的虚荣心外,另个主要原因就是认为侬智高的失败给他们带来了耻辱感,所以,他们就想方设法寻找脱离与侬和侬智高的理由和理论依据,这是背叛祖宗的卑劣做法,我们肯定不同意!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现在用农用侬都是在理之中,都还是兄弟的,而且应该还是血缘关系的兄弟。我们现在都不用侬字而用农字,但一些兄弟仍用侬字,也有因为留恋侬字而用侬,我们也不应该视为另一家,不应该视为“两姓”才对。根据智高爷爷的来源,我们用农字,也用雁门堂作祖宗堂号是名正言顺的,也是归宗回祖,没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又基于上面这样的农侬融合过程认识,那么,我们现在能分得清哪个属智高支系,哪个是本地侬吗?根本不可能了,我们已经融合得密不可分了,也共同度过了患难与共的历史,所以我才提出:农侬是一家 的概念,我相信,大家明白了这个历史过程,也一定理解这个理念,接受这个提法。现在,实践也告诉我们,分开农侬肯定导致农氏族群的混乱,甚至分裂,严重还可导致互相伤害,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 姓名:j
- 时间:[2017-11-22 10:25:42] 邮箱:
[给管理员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