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广西农姓来源探讨
广西农姓来源探讨
来源:《传承》2010年第2期     作者:农圣     上传时间:2010-11-13 16:12:46   点击数:16442

[作者简介]农丨圣,男,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7级民族学硕士研究生 广西桂林 541004

  关于广西壮族农姓的起源,在官修的正史上是几乎没有记载的,大多数只是一些传闻,使这方面的文字资料十分稀少,也使农侬姓壮人的世系谍谱成为研究这方面内容珍贵的材料。这些谍谱中有言农姓外来的,以山东说的提法最多,亦有说源自侬姓,非外来的,这些谍谱成为外来说与土著说各自的材料支持。

  清壶城欧咏永为广西都结州农氏土官族谱所撰的《序》中写到:“丙寅岁二月,都结州牧农以酉,席筵余,询其世系余欧氏,始祖山东青州府人,来自粤居壶,今有十七世矣,虽无贵官大职然料日时有衣冠相济,一族百世人,五服外,无不相亲,以有族谱之故。刺史瞿然曰:我上始祖农威烈公,不与君始祖同啻鲁人乎?缘仁宗皇祐四年,随狄武襄公征侬智高有功,世授都结,分治为州,袭承至吾,共十九世族谱篇牍,年久蠹坏残矣。”[1](P127)按这份族谱所记载,世祖农威烈北宋时随狄青征侬智高有功,受赏被封为都结州土官,二世祖为农武高据《清史稿》第517卷土司传五记载:“明洪武三年,以农武高为知州……”[1](P128)宋皇祐四年为1052年,明洪武三年为1370年,也就是说这份族谱中的一世祖和二世祖两任土官相差了318年!《明宪宗实录卷31》载:“辛酉(成化二年,1466年)六月,广西万承(今广西大新县)土官许彬奏,都结州土官农得安,自称侬智高之后,因图不轨……”[1](P128)奏折中的那位农得安土官即为这份族谱中的七世祖,而欧咏永作为这份族谱的序作者已经写明这一族农姓的先人来自山东,而且是时任州牧农以酉亲口说的,但是其先人中却有人“自称侬智高之后”,这前后矛盾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明朝任命土官的纪录《土官底簿•都结知州》载:“农应广前朝(即元朝)任知州,病故,男农武高洪武实授知州;故,长男农威斌署州,未实授。”洪武二十九年四月被结伦州土官冯万结谋杀,绝嗣,农威烈系亲弟,永乐元年二月奉圣旨“着他袭还去要布政司官保结来钦此。”[2](P409)永乐元年为1403年和皇祐四年(1052年)相差了351年!可见这份族谱的修订欠缺谨慎。

  声称自己先祖来自山东的不只有上面的广西都结州农氏土官族谱,有的甚至将来源地写得一清二楚,如广西天等旧州农氏家谱就说其先祖来自山东青州府白马县西门街,但是如何解释中原的史籍上没有任何农(侬)姓的痕迹?发源于中原的《百家姓》为何也没有记录?经壮学研究员农牧岗先生查证,“白马县,当前属山东兖州,唐宋属河南滑州,明代属入滑县根据《滑县志》1997年版载,该县有姓氏243个,但是并无农姓或侬姓,可见农姓来自白马县的说法也是不可靠的。”[2](P410)
  有部分农姓族谱虽然说自己源于侬姓,后改为农,但是也声称自己是外来者。如广西横县校椅镇绵埔村侬智高支系的族谱中记载:“我远祖侬猷,在唐朝时,祖籍于湖南省长沙府茶阜县屡任仕职,官清如水,一心为民,共任州官63年,享阳84岁其子侬儒,字全福,又蒙皇上深恩,人民爱戴也袭父职,历任西原傥犹广源等州官,迁居广源。某年因上朝奏本,其妻却被佞臣交人暗害,祖公临朝面奏,但腐朽之君毫无理睬,(只)顾酒色,不理朝政,尽是豺狼当道。万民遭殃之时,我祖就挂印弃官,潜至山东白马和湖南茶阜暗中招兵买马,数以万记之兵,分路攻打,杀至广源。我祖侬智高兵雄将勇,士气莫敌,更下决心,不打昏君,誓不为人。我祖侬智科,镇守平南,由于敌众我寡,难以抗拒,即蒙蔽敌眼,逃出广南,为保全侬氏之血脉,改为农姓,暂避这场灭族之祸。”[1](P129)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涑水记闻》载:“……交趾恶之(侬智高),以兵掩获其父(侬全福)……久之,父死……”[1](P5)依据上述侬全福是被交趾所杀,而且侬智高是父亲侬全福死后才起兵的,带着数万人的队伍由山东杀到广源,所以这种说法也是欠缺严谨的。
  有一些族谱声称自己先祖乃古帝神农氏,这种说法影响颇为广泛,不仅网上流传,甚至被一些与姓氏有关的书籍收录如《当代百家姓》:“农姓来源神农氏,神农即厉山氏,有子农……”[3](P295)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不过是南方流行的炎帝(神农)崇拜的衍生物而已,而且神农与中国南方并无多大实质联系那么南方为什么会出现炎帝崇拜呢?中国古代崇尚阴阳五行学说,五行表示五方,即东、西、南、北、中,每个方向搭配一个古代帝王,东方是太昊、西方是少昊、南方是炎帝、北方是颛顼、中央是黄帝。把炎帝放到南方,作为统领南方的大神,而汉民族始终将炎帝视为自己的先祖之一,于是南方的汉族地区也就出现了对炎帝的崇拜。
  壮族具有开放丨性丨民族的特点,排外情结比较淡薄,所以在与其他兄弟民族交往过程中,比较容易接受先进的文化,甚至在接受后,会渐渐遗忘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炎帝崇拜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汉族地区,特别是在湖南一带相当发达。广西与湖南接壤,部分长期与这一地区汉民族交往接触的壮族受到的影响也必然较大,在接受了阴阳五行学说后,当然也会加入到炎帝崇拜的行列中,特别以“农(侬)”为姓的壮人,为了表达对这位上古大帝的敬仰之情,便将其奉为自己的先祖以上列出的只是外来论族谱中的一部分,但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呢?要解释这种情况就需要了解壮人修谱的背景了。
  壮族修谱始于明清,壮族的族谱多是受土官族谱的影响,而壮族土官的族谱又是受到汉人族谱的影响,所以难免会沾染上汉人修谱的坏毛病,如牵强附会,乱拉关系,凭空杜撰等等,这种风气到了明清的时候尤为恶劣。清人王崇简在《助谈•连谱恶习》中痛斥:“凡舆抬皂录,苟家千斤者,无不遥遥华胄共相附丽。”[3](P295)
  为什么壮族的土官要修族谱?土司制度发展至明清的时候已经相当成熟,中央王朝对土司的各方面约束都相当严格,特别是土司的袭承,目的是防止冒袭,以及因为继承人问题所引发的争端。
  袭承的程序大致是:土司生前要将继承人按先后顺序依次呈报,新土司继位必须取上司印结,本人支图及临境保结作证明方能许可。《明会典》载:“正统元年(1436年)准奏:土官在任,先具应袭子侄姓名开报合于上司,候亡故,照名起送袭承。正统六年(1441年)准奏:预取应袭男儿姓名造册四本,都布按三司各存一本,一本年终送本部,以凭查考。以后每三年一次造缴天顺二年(1458年)奏准:土官病故,该管衙门委堂上官体勘应袭之人,取具结状宗图,连人保送赴部,奏请定夺。”[4](P745-746)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壮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包括土官在内,所以大都请人,大多数是汉族文人代笔当时的汉族文人多少都受到了修谱中不正之风的影响,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以伪造家谱族谱为生的文人壮族土官们为了使上缴的名册、宗支图更能拿得出手,博得封建统治者的认同感和表示自己的忠心耿耿,当谈及世系的时候大都夸大其辞,为了迎合他们这种虚荣心而修撰出来的族谱当然经不起考察和推敲。如明朝广西泗城州岑氏土官的《岑氏族谱》,早先奉元时候的岑木恕罕为始祖,到了弘治年间的时候突然间又成了汉朝舞阴侯岑彭的后人,并声称原籍“舞阴”。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甲辰(十九日),广西泗城州土官族人岑九仙奏:“自始祖岑彭以来,世袭土官至岑豹子知州岑应,罹恩城州知州岑钦之祸,子孙灭亡怠尽其弟岑接,众维护印,累著劳勋,乞令袭职,卑掌辖夷众。”[5](P22)岑彭为汉南阳棘阳人,后封舞阴侯征南大将军,“舞阴”只是他的爵封,岑氏土官们不知道其中缘由,一心想攀附中原名人,所以不知不觉闹了笑话也不知道。岑九仙之所以大费苦心地攀附岑彭,只是为了让岑接得以袭承土官知州一职。
  虽然很多农姓的族谱都写明本族先人来自广西以外的地区,但是以此就断定广西农姓为外来者,实在令人难以信服,其依据又是经不起推敲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随处遇到‘壮族外来说’的说法。原因是人们过于轻信土司族谱。壮人的族谱多系从土官的族谱影响而来,而土官的族谱就其渊源始祖是外来汉族而言,多属误传。因其流传已久,且为明清以来历史文献承认与附证,后人不加稽考以讹传讹,形成真伪莫辨,以假当真的态势。[6](P63)在汉民族文化占优势的情况下壮族要和汉民族交往,必须要获得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姓名上的认可,因此就出现了一批攀附汉族名人望族的族谱。所以我认为,广西“农”姓源自“侬”姓,为广西土著的观点更为可信。
  现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广西侬姓的起源与壮族的图腾有着密切的联系。图腾一词源于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土语,意思是“亲族”。图腾大多数是氏族部族经常接触或者是起过特殊作用的动植物或其他的自然物,人们相信自己与这些动植物或自然物有者一种超自然的血缘关系,因而被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和保护神,禁止自己和他人作出对图腾不敬的行为。图腾被加以神化、崇拜,有的被则直接用来作为本族的族名、姓氏。如商人传说因简狄(殷人之母)吞食玄鸟(燕子)子(“子”即蛋)生始祖契,便以燕子为图腾,以“子”为姓据考证,古夜郎国君臣百姓以“竹”为姓。《汉书•西南夷传》载:“夜郎者,处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从竹为姓。”[7](P49)
  大多数对壮族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壮人以蛙为图腾,但是这些蛙神的子民部分曾一度或者现在依然以森林树木为图腾,如广西武鸣县西北部和马山县东部几乎村村寨寨都有一棵被视为“祖宗神树”的大树,被人加以保护和崇拜,当地壮族群众认为有神灵附在树上,人不能随意接近,更不能伤到树木。
  这一部分保留树木崇拜的壮人久而久之便以图腾为姓,森林树木在壮语中的发音与汉语“nong(侬)”近似,所以便有了侬姓的壮人,梁庭望先生在《壮族风俗志》中就写到:“壮族的很多姓氏原来就是氏族的标记……如莫姓为黄牛氏族,侬姓为森林氏族,粱姓为禾稻氏族,潘姓为游猎氏族,区姓为蛙氏族……”[8](P77)农牧岗先生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后指出“壮族称森林为don1,称树林为mai4Don1的汉文译音近于‘侬’,mai4的汉文译音近‘麻’。中央民族大学李锦芳教授说:‘侬姓大概是因为峒人以森林作为崇拜对象,由壮语don1(森林)演变而得。’这可能不失其道理。”[2](P406)农牧岗先生还举出了相关例子加以证明:
  “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己未,交趾郡王表言:‘恩情州首领麻泰益,是本道定边州人,移往恩情,今改称侬善美,与其属七百余人逃往省地。’据当时广南西路经略使沈起奏称:知恩城州侬善美与其家属等六百余人旧明至七源州。臣堪会(调查核实),侬善美旧系省地七源州管下村峒,往年为交趾侵取,改为恩城州,以赋役诛求烦苦来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九)。”[2](P406~407)“麻泰益”何以可改成侬善美呢?因为“麻”和“侬”都意思都同指树,由于树崇拜而来,可以相互转换,所以两个不同读音的名字可以相互转换。“麻侬二姓出现互换,可以互换,道出了壮族侬姓群体取姓于崇拜对象即树木神的无误。”[2](P407)
  那么侬姓是否是广西的土著呢?司马光《涑水记闻》载:“前知邕州萧注曰:‘广源州本属田州,侬智高父本山獠,袭杀广源州酋豪而据之’。”[1](P8)何为山獠?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僚(獠)在右江溪峒之外,俗谓之山僚(獠)。”[9](P416)风俗有“飞头、凿齿、鼻饮、白衫、花面赤裩之属二十余种”,“僚妇生子即出,夫惫卧如乳妇,不谨则病,其妻乃无苦”。[9](P416)这表明广西土著的僚人与中原的汉人风俗差异巨大,司马光既然写明“侬智高父本山獠”,也就说明侬姓不是为外来的汉姓,而为僚姓。“僚”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对壮族人民的称呼,所以侬姓的源头在广西,并为广西的土著应该没什么疑问。


[参考文献]
[1]范宏贵.侬智高研究资料集[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富强.中国壮学第一辑[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王大良.当代百家姓[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4]王钟翰.中国民族史(增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日)谷口房南,白耀天.壮族土官族谱集成[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6]张声震.从壮族史研究联想到汉民族研究的一些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2).
[7]宁业高,宁耘.中国姓名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
[8]粱庭望.壮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9](宋)周去非,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风雨同舟感恩相伴 农氏网数据迁移公告  农氏网 2024-1-19
  优秀教师农文明  富宁政府网 2023-8-9
  优秀教师农定山  富宁政府网 2023-8-9
  农加贵的两本课本  陈明凯 2023-2-28
  杏林园丁童心仁术  广西医科大学 2022-11-15
  优秀!这些族人荣获2022 年崇左市“好校长”和“好教师”称号,有你认识的吗?  左江日报 2022-11-12
  记百丈中心校优秀教师农雅淳  王中林 莫思 2022-11-9
  农帮敏:把壮乡山石纹路融入作品的艺术家  李宗文 文/图 2022-11-5
  侬智高应算是中国名人  农博学 2010-8-10
  女人的衣裳  农秋香 2016-6-28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123719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