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略论农侬姓氏源流史
略论农侬姓氏源流史
来源:农氏网     作者:农贤生     上传时间:2009-11-27 15:39:38   点击数:21555

    一、农侬起源与演变
    (一)农氏起源。根据《史记》、《汉书》、《帝王世纪》、《山海经》、《风俗通义》、《百家姓谱》等史籍记载,农氏是远古炎帝神农氏裔孙。按照陕西西安电机总厂工程师农达年在陕西调查论证,约于春秋战国时期,炎帝氏族活动在陕西姜水流域时,农氏即以始祖炎帝神农氏为姓。有的说以农正官等官姓为姓者,亦与神农氏同祖同源。
    (二)袁改为农。广西平果县农世安《族谱》说,西晋时,袁宏为避司马氏追杀,躲入雁门郡改侬姓,再改农姓,与炎帝农姓形成异源同流,亦亲如一家之人。
    (三)农派生侬。九十多岁的农氏老人说,相传古时农姓外出后,被人欺为农奴,即使当官人家也看不起,才在农字加人旁,改为侬姓。因此,秦朝雁门农姓迁广东南海后改为侬姓,西汉雁门农氏迁居山东青州也改为侬姓,东汉雁门农氏逃居江苏、浙江、山东亦改为侬姓。
    (四)土壮侬姓。根据《魏书》和《桂海虞衡志》记载,广西土著壮族在唐之前未有姓氏,至唐贞观年间,广东侬氏进入桂西当首领,山东农氏进入滇东南当首领,壮族土民才仿效侬氏首领用侬姓,叫土壮侬姓,与炎帝侬姓形成异源同流,亦亲如一家之人。
    (五)侬改他姓。北宋一0五三年冬,广西侬智高起义失败,次年起,朝廷杀灭侬姓,殃及全民。幸存的侬姓被迫外逃和改姓,在广西者改为农姓、赵姓、蒙姓、曾姓、空姓;在云南者改为农姓、那姓;在广东者改为曲姓,在贵州者改为龙姓,在越南者改为农姓,在泰国者改为玛姓,在老挝者改为龙姓。
    (六)族源之争。二十一世纪初,广西出现否古思潮,部分壮族学者认为,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自古以来没有北方汉人来南方落籍或同化为壮族,极力否定壮族汉裔族谱说先祖来自中原,诬蔑为“假家谱”,“伪造家谱”等等,个别侬农姓侬鼎升、侬芸青、侬兵、农牧岗等受其影响,也认为从来没有北方农侬姓来南方落籍,因此南方侬姓和侬改为农的侬农姓都是土著壮族,诬蔑农氏家谱说先祖来自中原是是“假家谱”和“伪造家谱”,取消农氏壮族汉裔的汉裔成分,把壮族汉裔的农侬氏改为土著壮族农侬氏,移花接木等。引起先祖来自中原同化为壮族的壮族汉裔农贤生、农博学、农一民、农安业等起来争辩,列举了很多史籍和族谱的记载,论证了先祖从中原南下的时间,地点和缘由,驳斥了土著无据无理的凭空否定,到了二00九年冬,基本停止争辩,详见农贤生《农侬土客之争总结概述》一文。

    二、农侬徙向与分布
    (一)、秦初陕西农氏移山西雁门。根据农达年先生在陕西调查论证,陕西姜水流域(宝鸡地区)有炎帝陵,农氏是炎帝神农裔孙,源于姜水流域,秦始皇为镇边疆,令豪自族农氏沿长城屯垦,全族移居山西雁门郡,遂望于此,名闻国中。宋《百家姓》收为第三百二十姓。
    (二)、秦朝雁门农氏迁广东南海。《中国通史》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派都尉屠睢为大将,统帅五十万大军征剿岭南……这样,几十万北方农民就留在那里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珠江流域”。雁门农氏是豪族,这次被征发的不只一二人,而是许多人,征服了南方西瓯国(今两广)后,农氏落籍于广东南海郡,后向广西、越南发展。到了唐宋时期,侬智高的先祖带来雁门农氏道书《十别科》,对这次被征发广东的农氏叹道:
    二别家门兄与弟,前世恩缘会。
    同胞共乳及连枝,今日却分离。
    人道雁门飞失伴,下去何曾见。
    虔凭道士叹分离,手足断斯时。
    愿其功德垂万代,亡者获超升。
    他们远离雁门家乡,为了缅怀雁门始祖,在祖堂上都用红纸贴上,“雁门堂”三字,还有纪祖对联:
    派从炎帝开先绪,祖自龙师裕后昆。
    业承炎帝家声远,多绍龙师世泽长。
    稼业开先传百代,儒林嗣后庆千秋。
    雁祖辉煌光先绪,门宗巩固发贤生。
    雁塔题名开先代,门庭谒瑞启后人。
    曲阜常怀天地德,雁门远报祖宗恩。
    脉承北雁源流远,威震南疆世泽长。
    功垂北雁千秋著,志在南天万古崇。
    雁凤未朝生瑞气,门龙出现吉祥光。
    南海湖中生大雁,西山岭上起高门。
    广东分支落籍南海郡后,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改为侬姓。广西崇左县农寿辉族谱序词说:“吾农家原为侬姓,原籍广东南郡海县,郡于雁门。故称雁门堂。窃稽侬族。原籍广东。南郡海县,历代繁隆,乐业坡里,并古羊中。专心儒业,努力昌农。屈计千户,衣食可丰。人丁发达,叶茂枝荣。千子万孙。分散北东。各省皆有,繁逾广东。
    (三)、西汉雁农迁山东、河南、四川。根据族谱记载,西汉后期山东贼乱(可能是赤眉军起义),雁门农氏奉随巨鹿县(毗连雁门)莫氏将军出师讨平,莫氏遂居青州益都县高门街。农氏则居白马西门街,改为侬姓。广西南丹莫氏族谱说:“始祖莫银牙,官拜镇殿将军,原籍北京直隶省顺德府巨鹿县。子申公,为山东贼乱,奉旨讨平,遂居山东青州益都县高门街家焉”。
    在这次平乱中,雁门有一支农氏进驻山东登州府保细街,不改侬姓,其裔出任河南南阳知府,其子又出任四川成都太守。德保巴知屯农氏族谱说:“原籍山东登州府保细街,其后裔农猷生于汉朝年间,年五十岁为河南南阳知府,生子农儒,年四十九岁亦为河南陈州府,生子农郊、农徽二人,农徽又为四川成都太守”。据说现在四川重庆有很多农姓或侬姓。
    (四)、东汉雁农逃江苏、浙江、山东。广西横县盘象村农培显保存的《全国侬姓老族谱》说:“唐尧虞舜之时代,一四八年(东汉建和二年),洪水灾患,我侬氏之祖公名为历山公,原任诸侯出身,率本族之兄弟万余人,迁江苏省常熟县虞山镇,其弟为历贞公,带有全族兄弟迁浙江省钱塘县加兴市、历贞子名为灿琼公,带下三子:增连、增佳、增祺。与兄弟叔侄之子女三千余人迁入山东省潍坊市”。横县《雁门农氏宗族谱》副主编农德润说:“横县旧族谱说,侬历山,无嗣,侬历贞生侬灿琼,灿琼生增连、增佳、增祺,增连居山东青州生侬猷,增佳迁浙江杭州,增祺迁山东维坊等,是由许多手抄本整理出来的。”
    (五)、唐初山东侬氏迁湖南、云南;广东侬姓迁广西。根据历史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为发展丝绸之路和加强对各民族的联系,派遣山东青州的侬氏率部进驻湖南和壮族、彝族聚居的滇东南(今云南广南、富宁地区)。因为当时云南西部的保山地区生产精美的丝绸,而滇东南是华南进入云南的必经之途,又是唐朝、南诏和交趾的结合部,故山东侬氏到来有三个作用:一是沟通丝绸之路;二是联系这里的壮族和彝族,帮助发展生产;三是实行军控与稳定边疆地区,确保地方与交通的安全。
    富宁那劳和靖西大贡农氏族谱说:“古时,山东侬氏来湖南三人,来云南两人,根同侬智高、智德、智会”。《滇史》亦云:“侬氏族属俱在云南广南府,所以结连南诏,宋之侬智高即其族类也”。广南壮族古歌对侬氏的到来赞扬为“给四长同坐,给汉人同来,有花得吃果,才有绸有布,才有牛有马,官是仙山泉,王是盐水泉。”
    《简明历史辞典》李世民条说:“贞观四年(630年),在击败东突厥后,注意扩大国内各民族间的联系。……十四年(640年)在削平高昌割据政权后,逐步扩展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位二十三年,政治修明,经济繁荣,有贞观之治之誉”。
    与此同时,广东南海的侬氏进驻广西崇左一带,除了崇左农寿辉族谱所载为据,还有广西大学教授梁扬先生考察桂西姓氏后说:“靖西县居民来源不尽相同,张、许二姓原出江西,黄、农等姓溯自广东南海迁入者为多,德保县农氏一些支系也说是来自广东南海。”笔者到桂西各县采访农氏,家家贴有纪祖的“雁门堂”,问其来历都说先祖从广东南海迁来。而唐代广西的土著壮族未有侬姓,说明《唐书》所载的左江“屯洞首领侬金意,员州首领侬金勒、侬金澄、侬仲武”等就是广东侬氏。后来壮族土民随首领取姓,才有土壮之侬姓。
    (六)、唐中山东侬氏屯岭南。唐贞观年间,山东侬氏进驻滇东南,广东侬氏进驻广西崇左以后,统称“西原蛮”。到了唐朝中期,崇左侬氏与黄氏械斗,败于襄水。而滇东南侬氏不服安南都护府的残暴统治,“结南诏为助”,打败安南都护府自治滇东南。故《滇史》说:“侬氏复结南诏为助为中国患”。《新纂云南通志》亦说:“唐南诏时,广南、富宁为侬氏据地”。才出现山东万兵屯岭南之事。
    《隋唐五代史》云:“大中二年(848年)十一月,南诏率群蛮寇安南,蔡袭告急。……四年(850年)正月,交趾陷,蔡袭死之。七月复置安南都护府于行交州,以宋戎为经略使,发山东兵万人镇之,时诸道兵援安南者屯聚岭南”。山东侬氏人多强悍,世出贵族,在这次山东万兵中必有侬氏多人,若不回朝,就加入两广侬氏之中。到了唐末乾符六年(879年),滇东南的侬氏才接受邕州节度使徐云虔的招抚,转隶于邕州。
    (七)、五代云南侬氏出任广源州大首领。山东侬氏进驻滇东南以后发族于云南广南县,到了五代出生后裔侬民富。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7年)建立大理地方政权,广南、富宁地区也由军控建立特磨洞政权,由侬民富出任第一任酋长,隶属南汉国,因为侬民富与大理友好往来,被大理王段氏封为,“坦绰”(白族语意为特磨王)。
    《民族辞典》古代民族白族条说:“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大姓段思平建立大理封建地方政权,辖境包括今云南全境、贵州普安和四川西南部,设置八府四镇三十七部,还赐给西双版纳首领叭真以“虎头金印”,封今文山地区特磨遒首领侬民富为“坦绰”。
    五代离乱期间,交趾自立后,南汉刘氏政权为维护边境,调侬民富出任广源州大首领,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时属中国。又由其子侬夏诚接任特磨洞酋长。《越南历史》曰:“十世纪末叶,一个大部落的酋长侬民富为南汉王封为广源地区十州的首领”。宋太祖开宝九年(978年),侬民富率十州峒首领归附宋朝,宋封功勋名号。
    《宋会要辑稿》:“宋开宝九年正月,邕州上言,得广源州酋长坦绰侬民富状言,管内左江溪峒七源州状称,广源州、武勒州、南源州、西农州、万涯州、复和州、温州、弄州、古拂峒、八耽峒、凡十首领以领南日伪命诏敕十道来献……诏授坦绰侬民富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使大夫,上柱国”。侬民富告老辞职后不知去向,可能是回到广南老乡。后来朝廷才调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接任为广源州大首领之职。
    (八)、宋初山东侬氏迁广东、广西、云南。根据侬献家族族谱、家谱序词,壮族土官族谱,农氏祖传等历史资料记载,宋初960年,侬智高的祖父侬猷及其弟侬威自山东青州参加宋太祖举义(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后,派来湖南镇守中原,不久,侬猷奉命讨平盘龙山洞蛮王熊通的叛乱有功,受封为都督上将,继守湖南。
    974年,宋太祖为了统一岭南,派侬威进兵云南,侬猷出师广东,后援潘美治理两广,镇守南海,976年广西大乱,主要是思琅州为了阻滞广源州大首领侬民富率十州峒首领归宋,勾结交趾蛮和左江土游起来暴乱,侬民富受阻,不得已委托七源州首领代为申报朝廷归附,并请朝廷出兵诛思琅州。朝廷即派侬猷进兵广西左江,侬民富配合,经过三年的清剿,平熄了匪乱。978年,侬民富得以归宋有功,受封为检校司空、御使大夫,上柱国等名号。(侬民富与侬猷同宗于山东青州)
    侬猷剿灭了左江之乱后,按照宋太祖关于“路、州、县都要中央官兼摄,边境上可屯驻少量禁军”的旨意,对部将进行评功封职,把他们分到各州峒任首领,以稳定边疆,侬猷也兼任西原州知州(治在广西大新县下雷)。定居于崇左太平东郊。”(详见《民族英雄侬智高苦难的一生》)

 


[1] [2]  下一页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风雨同舟感恩相伴 农氏网数据迁移公告  农氏网 2024-1-19
  优秀教师农文明  富宁政府网 2023-8-9
  优秀教师农定山  富宁政府网 2023-8-9
  农加贵的两本课本  陈明凯 2023-2-28
  杏林园丁童心仁术  广西医科大学 2022-11-15
  优秀!这些族人荣获2022 年崇左市“好校长”和“好教师”称号,有你认识的吗?  左江日报 2022-11-12
  记百丈中心校优秀教师农雅淳  王中林 莫思 2022-11-9
  农帮敏:把壮乡山石纹路融入作品的艺术家  李宗文 文/图 2022-11-5
  《平南县志》农姓烈士英名录  《平南县志》 2012-8-17
  广西天等县那力乡字辈  农树班 2011-4-25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4858315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