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广南侬氏:千年土司的文韬武略与农耕祭典
广南侬氏:千年土司的文韬武略与农耕祭典
来源:福客网     作者:佚名     上传时间:2015-10-25 10:39:50   点击数:8948

  在文山州广南县,侬氏壮族繁衍千年,其中侬氏土司当政时代就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争、祭祀、神话、庆典……一直在上演,成就了烟火人间一部恩怨情仇史。

  今天,历史的尘嚣已然远去,穿过夕阳下的土司衙署,翻开马蹄井泛黄的传说,跟着“官撒种”的祭祀队伍巡游,咬一口褡裢粑粑,依稀能触摸到那个时代和那些远去的灵魂,听他们娓娓道来千年的故事。

 

  蛮中大族

  侬氏土司曾经大战战神狄青

  巷子狭窄只容一辆吉普车通过。正是黄昏,我们在弯曲的小巷里穿行。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侬氏土司衙署到了。夕阳透过树枝,在石阶上洒下斑驳的影子。朱红的大门开着,一眼就能看到里头的天井。

  现在的土司衙署被改成了广南县一小。这个时间孩子们已经放学了,天井里一个人也没有。我们的脚步不由得放轻、放慢,就怕打扰了里头沉睡的岁月。

  广南侬氏土司是世袭时间最长的土司之一,侬氏土司衙署是壮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的土司衙署。

  整座土司衙署左右对称布局。议事大堂“麒麟堂”位于中轴线上,是土司办理日常事务的地方,还保留着旧时的样貌。大堂的主位威严肃穆,背后竖着麒麟屏风,两边立着高高的木栅栏。麒麟堂前是练兵的校场,四面植柏树,东面是监狱,西面是卫队的宿舍。

  现在,校场已经变成了孩子们玩耍的操场,监狱和卫队宿舍也被改为学校的办公室。然而,此时,孩子们已然离开,历史在这里凝固。昏黄的太阳光在此氤氲出一片暖色。闭上眼,风里似乎传来士兵们练武的呼号声,一张张质朴的,浸满汗水的脸似乎就在眼前。一招一式,练来只为守家园,护乡民。

  历史上,侬氏征战颇多。据相关历史记载,早在唐朝时期,侬氏就是“蛮中大族”,统治今广南及附近一带。宋朝时,广南称特磨道,历史上的统治者侬夏卿就支持其继子侬智高,与当时的交趾政权对抗。挫败交趾之后,侬氏建立南天政权,与宋朝战神狄青将军率领的军队曾经大战。

  传说,后来元朝的侬氏土司就是侬智高的后人。根据《云南通志》记载,侬氏土司是“滇之土官,肇于元而盛于明,清代固之”。土司所辖“东至广西西林县境300里,南至广西镇安土州300里,西至广西归顺直隶州五槽界270里,北至罗平界300里,总面积约34万平方华里(8.25万平方公里)”。

  现在看来,当时的土司府实际就是一个王朝,管理当地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各项事宜。侬氏土司在当地实行兵田制,把土地作为薪饷分给士兵,有事征调作战,无事则居家耕田。应召出征时,土司带领的军队能达到3000多人。

  除了练兵场,侬氏土司衙署的东西花厅门口,小石狮子的基座上还雕刻着战争的图案。一个士兵骑在马上,手举武器奋力进攻。广南周围也还存有古战场遗迹。广南县现在被称为“宾田”的地方,传说就是古时分给士兵的“兵田”。

  在战争间歇里,侬氏首领也与南诏、大理、唐、宋等交好。如大首领侬民富,是大理国的“坦绰”(属国之王),又被宋太宗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先御史大夫、上柱国”。

  这个过程中,也有大量的文化交流。时人以“唐诗、宋词、汉文章”传家为傲。侬氏土司衙署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其长廊、雕花木窗以及对称分布的布局等,都能看到中原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子。房屋的圆瓦上,也仿照皇宫的样式,制作有龙形的吉祥图案。

 

  神马白龙

  与战争有关的红饭节和褡裢粑粑

  除了土司衙署、古战场遗迹、地名等,侬氏在广南留下的,还有马蹄井等传说以及红饭、褡裢粑粑等小吃。每每提及这些传说、小吃,壮家儿女都会再次讲述侬氏头人的故事,讲述壮家人的文化、历史。

  马蹄井与红饭的传说都与侬智高有关,来源于他的一次战役。宋时,首领侬夏卿的继子侬智高,在征战中恰逢久旱无雨,庄稼枯萎,村民用水都困难,更何况军队。面对旱灾,侬智高彻夜无眠,牵着自己的坐骑——白龙马巡视军营。走到某处,白龙马突然挣脱缰绳,用马蹄刨挖地面。随着地面上的坑越来越大,露出的泥土渐渐湿润。最后,刨挖出了一口井,缓解了干渴。后来,这口井就被命名为马蹄井。

  这个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情节类似,不过主人公换成了与侬智高对战的宋朝将军。然而,无论如何,马蹄井的由来与侬氏有关,却是共通的。

  在那场战役中,据说还诞生了红饭。在饥渴难耐的情况下,士兵体力流失严重。侬智高忍痛下令宰杀战马,以马血煮饭供士兵食用。靠着这一顿马血饭,士兵打胜了那场战役。于是,为了纪念这场胜利,壮家人在每年农历六月都要过红饭节,品尝独特的红饭。

  制作红饭时,聪明的壮家姑娘采来一种名叫“红饭叶”的植物,煮出红色的汁水。然后把糯米放入其中浸泡三四个小时之后,控干蒸熟。美味的红饭就做成了。壮家儿女还从中得到灵感,利用其他的植物制作出黄色、紫色等“花米饭”。每逢祭典,“花米饭”是必备的贡品。敬献过神灵、祖先之后,每人取一些“花米饭”,粘上砂糖或者蜂蜜,壮乡的山川和壮家的历史就在舌尖激荡出特别的味道。

  除了红饭,褡裢粑粑也是壮乡历史悠久的小吃,其出现也与战争有关。褡裢,是一种棉布缝制的口袋,中间开口,两头装东西,是古时出门的随身工具。制作褡裢粑粑时,在糯米粉里加上猪油、红糖等和匀,然后用芭蕉叶包裹,蒸熟后即可食用。那么,这种粑粑是怎么和褡裢扯上关系的呢?

  据说,在征战中,当地人或改名换姓,或远走他乡,亲人们就用糯米、猪油等做成粑粑,放在褡裢里相送。后来,远走的人回乡省亲,家乡的人也以此相赠。于是,褡裢粑粑渐渐成为当地人遥祭亲人的贡品与喜爱的小吃。每到花街节、接皇姑等节日,广南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快朵颐褡裢粑粑的壮家女子。

 

  “官撒种”

  抢来的种子五谷丰登

  侬氏土司在广南一代延续了28代,管理时间长达600多年,其留下的民俗文化根深蒂固。直到现在,侬氏土司时期重要的农耕祭典——“官撒种”仪式仍然在广南地区延续,并且场面十分盛大。

  “官撒种”是古时土司及流官为了显示对农耕的重视而举行的祭祀仪式,举行时间是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前后共三天。

  关于“官撒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说壮族民间自然形成代代相传的,也有说起于唐宋或者明清的。历史上,类似的农耕祭典,是源自原始社会,在春秋时期被称为“籍田礼”的礼仪。“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躬耕籍田千亩于南郊。”

  三月初一一早,人们就把稻种送到三皇宫去供奉。接下来的两天里,念经声、祈福声及鼓乐之声不断,祈福的人往来不息,深夜不歇。据广南民俗专家陈应文介绍,壮族是稻作民族,因此对于水稻种植非常重视。原本三皇宫供奉的是伏羲、神农、遂人三位上古神裔,但是为了显示慎重,三皇宫在“官撒种”期间会邀请地母、女娲等一切所知之神来帮助举行仪式。故而,这期间三皇宫的神位前必须随时有人值守。

  现在,人们种植的作物越来越多样,所以供奉祈福仪式上,种子里多了玉米、荞麦等,加上不同品种的稻谷,增加到了五种,取“五谷”之意。

  第三天,也就是三月初三这天,土司就会率领“布苏”(大臣)来三皇宫,经过复杂的仪式,接过供奉的种子,到街上巡游。人们跟在其后,敲锣打鼓,唱歌跳舞,组成“护种”巡游队伍。

  到此,“官撒种”祭典逐渐步入高潮。今天,真正的侬氏土司手捧谷种走过街道的身影已不复见。但是,扮演土司和扶苏的人们肃穆的表情、庄重的脚步,和巡游队伍的欢歌笑语,依稀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盛况。

  巡游队伍一直走到“官田”处。“官田”是人们选出的,每年用于举行“官撒种”仪式的肥沃田地。经过隆重的祭祀仪式,侬氏土司和扶苏亲自扶犁耕作。陈应文说:“土司、官员亲自耕种,一方面是表达重视农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教化百姓,告诉大家耕种时节已到,要积极参与农耕生产。”

  扶犁耕种之后,“官撒种”仪式的最高潮——撒种、抢种环节到来。古时,人们认为经过祈福的种子具有灵性,而且经过官者抛洒,顺民心,顺时运,能够保证丰收。因此,当土司把供奉过的种子抛洒向百姓时,人们纷纷捡拾,拿回家掺在自家的种子里种植。让自己家的种子也沾染“灵气”。

  人们千年前“抢种”的热情,现在也还保持着。“土司”手一扬,大家有跳起来接的,有弯腰“捡漏”的,有人甚至撑开遮阳伞,直接用伞去接种子。每一把种子的抛洒,都能引来人们的欢呼。撒种结束后,人们还在撒种的“官田”里细细找寻遗漏的种子。

  陈应文说:“今天,人们仍然对‘官撒种’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每年如果不举行‘官撒种’,就会觉得少了什么似的。如果能在抢种仪式上抢得几粒种子回家做‘引子’,一年的耕作都会带着开心。可以说,‘官撒种’已经成为当地人内心里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确实,即使是当地早已脱离农耕生产的人,看到巡游的队伍经过,也会热情招呼:“又到了一年‘官撒种’了!”类似的话语,一路听得太多。不难想象,古时的“官撒种”,整座都城万人空巷的场景。

  抢种仪式过后,人们还是舍不得离开,唱起歌,跳起舞,尽情狂欢,庆祝一年一度春耕就此开始。现在,参加狂欢的人,已经不止壮族,还包括彝族、苗族等。各色美丽的节日盛装,不同的舞蹈山歌,相同的却是人们对于春耕,对于丰收,对于明天幸福生活的期待。这也是千百年来,官撒种仪式得以延续的主要原因吧。

  时光总会流逝,然而我们与历史的关联从未被切断,那些古老的建筑、瑰丽的记载传说、美味的传统小吃以及延续千百年的古老习俗都在努力搭起我们与过去的牵绊。

  踏着这些遗迹,在某一个瞬间,以某种特别的方式,我们的灵魂,真的能再次接收祖先留下的古老信息;听到他们千年不变的教诲,爱家园,重感情,顺自然……我们已经离开广南,离开特磨道,离开土司衙署,但是我们从未离开那些古老灵魂的视线。带着他们的祝福,也许这世间之路能好走一些。


[1]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新年特惠】欢迎订阅《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  《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编委 2023-1-7
  【书讯】《侬智高及其家族历史古今》将由方圆出版社出版  农氏网 2022-12-23
  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行四人到云南广南县对壮族首领侬智高的历史和侬氏土司文化开展调研  广南农侬氏族委会 2022-6-29
  关于重建民族英雄侬智高庙的倡议书  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 2021-11-13
  广南侬智高历史文化寻亲之旅暨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周年庆典邀请函  侬智高族裔联谊总会 2021-10-16
  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  梁庭望 2020-11-1
  重要公告  侬智高族裔联谊会筹备委员会 2020-10-31
  邀请函  侬智高家族后裔联谊会筹委 2020-10-29
  农氏大宗祠隆重进祖庆典(一)  农德树 2010-9-25
  感谢天网服务社提供数码设备支持农氏网  农氏网 2010-12-14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4852601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