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源流考究 >> 农姓是由侬氏改姓而来的吗?
农姓是由侬氏改姓而来的吗?
来源:农氏网     作者:西津农姓族务委员会理论学习组     上传时间:2012-6-18 13:45:20   点击数:9133

  农氏网注:农氏网登载本文,仅作为族源探讨之用,农氏网保持中立,并欢迎各位族亲朋友撰文讨论。

  农姓,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氏族,和其他氏族一样,有其祖先、姓源、族源,还有专属于本氏族的堂号以及彰显姓氏文化的楹联和名人佚事。其源头于何处?其本原之今昔,不是本文所要涉及之命题,但肯定不是由侬氏改姓而来的。如果以见之于文字来界定农、侬姓氏诞生的时间,侬氏至少比农姓晚一千多年。如按某人所讲,所谓农姓由侬氏改姓而来指的是壮族农,只能说他在玩文字游戏,然而既无理论也无事实依据,又无广大族人作基础,能说得通吗?最后也只能落得“曲高和寡”的结局。

  (一)农姓由侬氏改姓而来是怎样出笼的?

  唐末宋初,侬氏得势,受名人效应驱使,居住桂、滇一些农氏族人慕名改为侬姓。有一本农氏老族谱,肯定农氏“自古郡号雁门”,但同时又自相矛盾,称侬氏为“我祖”。可见农、侬氏混淆由来已久。但直接了当地提出“农姓由侬氏改姓而来”是近年才发生的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某些人出于某种“需要”。近年,有人编篡出版了一本《云南侬(农)氏族谱》(以下简称《云谱》)。谱牒常识告诉我们:“族谱是以姓氏相区分的氏族史,是家族的档案”。《广西都结州农氏土官族谱》说:“谱也者,记一姓父子相承之脉,与其枝之昭穆,并其派之远近,以穷流而溯源,……”见(《隆安教育信息网》)。而农、侬是两个不同姓氏(注:《云谱》的编者也承认侬、农是二姓),怎能同谱呢?有人则把农、侬二姓拼凑成为同一“土著氏族”。而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相同的氏族名称(姓氏),相同的血统关系组成的。侬、农既然是“二姓”,又怎能同一土著氏族呢?为了“需要”,于是“农姓由侬氏改姓而来”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对农、侬氏族历史不认真考察研究,甚至于他们所说的造成“农姓由侬氏改姓而来”的主要原因都未弄清楚,就轻易下结论,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农姓由侬氏改姓而来的始作俑者不能自圆其说

  近一个时期,有人自编自印自行分发他的一篇文章,其中第一页写道:“壮族农姓缘于侬智高起义失败后被迫由侬改农”,同文第六页写道:“壮族农姓由侬姓改变而来”。而侬氏何时改为农姓,同文第七页他是这样写的:“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五月,富州(今云南富宁县)侬内州首领仍名‘侬郎宏’,说明侬姓还没有改为农姓。侬改为‘农’姓,看来是在南宋中后期”。
  南宋建朝于1127年,亡于1279年。其中后期当是1200年至1279年之间。侬智高起兵反宋是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兵败是皇佑五年(1053年),与南宋中后期相隔二百年,而北宋已改朝换代成南宋,侬氏还存在被迫改侬为农的可能吗?再者,前朝的北宋已给侬姓“许从国姓”,后朝的南宋还会满门抄斩侬姓人,以至于侬姓人被迫改为农姓吗?南宋中后期,狄青们已作古几百年(狄青死于至和四年三月,即1056年),是什么人杀戮逼迫侬氏改为农姓呢?作者连最起码的时间都对不上,怎能自圆其说呢?
  《云南侬(农)氏族谱》编者说:“广西自侬智高反宋失败后,除少数改为赵姓或其他姓外,基本上都改为农姓(不下十万户)”。(见110页)对此有两点质疑:

  其一:与历史记载不相符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今黄姓尚多,侬姓绝少,盖智高乱后,侬姓善良,许从国姓,故今多姓赵氏”。学者项美珍在《中国人的姓名》一书中,引用范成大此文后写道:“大多数侬姓早在宋代改为赵姓了”。史书记载,学者观点,都肯定了侬姓人大多数于宋代改为赵姓,但《云谱》作者却说侬氏“基本上被迫改为农姓,只有少数人改为赵姓或其他姓,”但又拿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依据。

  其二:与事实不相符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农村人口一般五人一户。“不下十万户”即不下五十万人。宋代初年,地处边远荒僻的广源州,人烟稀少。根据《南宁府志》记载:“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邕州总人口约二万人,而屯戍者四千人”。《桂海虞衡志》云:“侬智高反,朝廷讨平之,因其疆域参唐制,分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洞。旧一州多者不过五、六百人,今有千计者”。五十万人,对当时的广源州来说可谓是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广源州不只是侬氏一族,当时在广西侬氏哪里有五十万人改为农姓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号称四万万五千人,抗战胜利后六十年,即1997年7月7日,全国人口13亿,翻了三番,平均二十年翻一番,按此推算,从1053年侬智高失败至今已有九百五十多年,应翻四十八番,广西农姓人口应该达到二千四百多万,相当于广西总人口的一半,比全国壮族总人口还多。怎能令人相信《云谱》编者所提出的“侬改农”的情况是真实的呢?
  《云谱》编者还以“权威”的口吻断言:“关于农姓的来源,基本上都是侬智高败后,宋军大拭(应为肆,原文如此)杀戮侬姓,为避难而改为农姓。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凡是智高与宋军战斗激烈的地区和受宋军控制的地方,现在都只有农姓,而宋军没有到过的地区则仍为侬姓”。他的这一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
  据初步调查,广西现在有62个市县有农氏族人,全区没有侬姓。按《云谱》编者的结论,这62个市县都是“智高与宋军战斗激烈的地区和受宋军控制的地方”了。事实上,广西除少数的几个地方,如田东(宋时横山寨)、南宁(宋时邕州)、五塘(宋时归仁铺)等之外,其余称得上“激烈战斗”的地方实在不多。62个市、县中多数地方甚至侬、宋两军从未到过。以德保县为例,该县毗邻侬智高“大历国”所在地的靖西县。根据《德保县志》记载,境内从未发生过宋、侬两军战斗,只在宋皇佑元年(1049年)四月,侬智高从安德州(今靖西县安德乡)发兵攻打横山寨(今田东县)过境。
  侬智高反宋,从策划、指挥、撤退的安排都在云南,以杨文广为首的追讨侬智高的几万宋军大本营也设在云南的广南。在云南,宋、侬两军鏖战一年多,先后打了隘岸、坡者山、洞连、者鹞山、腊山城、阿科、宝月关、陆郎城、西洋江等战斗。激战情况,《云谱》编者写道:“宋朝大军来了,特磨道全民抗宋,英勇顽强地和数倍于自已的强敌奋战了一年多,战斗十分残酷激烈”(见《侬智高研究资料集》155页)。当今,云南是侬氏集居之地,与《云谱》编者所断言的“而宋军没有到过的地区则仍为侬姓”完全是两回事。请问《云谱》编者先生,宋军没有到过云南吗?云南没有发生过宋、侬两军激烈战斗吗?直面现实,该如何自圆其说呢?

  (三)到底侬氏什么人改为农姓?

  侬智高反宋已过去近千年,是非功过史学界已有定论,但各种说法仍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来有人说,农姓是由侬氏被逼改姓而来的。把本来应该是史学家研究的课题,变成了侬、农姓氏源流关系。事关农氏家族认祖归宗,所以不能不问个明白:到底哪一部分侬氏人改为农姓?
  根据《云谱》和他们散发的文章以及史书记载,侬智高反宋失败后,有这样几部分侬氏人不改姓,也未被宋廷杀戮。

  一是地方政权执掌者的侬氏人。《云谱》序载:“从唐宋到清末,侬氏一直是云南壮族首领,是滇东南一带地方政权的执掌者,先后达一千多年……”。从唐到清末,当然包括宋代在内,以杨文广为首的几万宋军大本营也驻扎在广南县,但滇东南地方政权的执掌者,仍然是侬氏人,说明这一部分人未改姓,也未被杀戮。“举洞纯一姓”的侬氏人,“是随同首领侬姓”的。既然政权执掌者姓侬,其管辖之下的黎民百姓自然也是姓侬,没有改为农姓。

  二是参与侬智高反宋骨干。他们的文章说:“火洞、温闷洞的侬宗旦、侬日新父子,下雷洞侬盛德,古勿洞的侬智会、侬进安父子,原是侬智高下属,嘉佑、治平、熙宁年间(1057-1077年)方才归附朝廷,他们没有改姓;特磨道的侬夏诚、侬夏卿、侬平、侬亮是嘉佑七年(1062年)归附宋朝,也没有改姓”。这些人都是参与侬智高反宋的重要骨干,其中侬智会是侬智高的第四弟(见侬智会碑文《侬智高研究资料集》第108页),是侬军安德方面的领军人物之一,侬夏卿是侬智高的继父,与侬智高同是侬军最高统领,侬夏诚、侬平、侬亮是特磨道抗宋实际的组织指挥者。其中侬智会还被宋廷诏封为千牛卫将军,供备库副使,归仁州知州。

  三是参与侬智高反宋的胁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宋史》载:“宋廷在镇压侬智高乱后,正确处理了善后问题,把曾为侬智高胁从的七千二百多人,慰遣归业,减免税赋。没有参与侬智高割据活动的各部首领,‘悉加恩赏’。”

  四是没有参与侬智高割据活动的各部首领。这些首领得到了宋朝廷的“悉加恩赏”,当然不存在被逼改侬为农的问题。而《桂、滇壮族侬、农二姓是土著不是外来》一文第二页倒数第三行写道:“首领既是姓侬,下属百姓自然也是随同首领侬姓”。因此,这一部分侬姓人,从首领到黎民百姓都不会被逼改侬为农。

  中国古代统治者使用“族诛”的酷法只限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宋军哪里有大肆杀戮整个侬姓呢?
  除了上述四部分人以外,侬氏还有什么人为避难被逼改侬为农?并且不是个别的,局部的改姓,而是改出一个农氏家族来?农氏族人期待《云谱》作者及其另一同谋者拿出充分的依据来。

  (四)如何看待农、侬氏族之间相互改姓?

  改姓,是姓氏学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因时因势,农、侬两个姓氏之间相互改姓情况是存在的。如何看待农、侬氏族之间相互改姓,存在着种种错误观点。“农姓由侬氏改姓而来”,便是其中一例。云南省广南县志办侬光兴先生在回答访问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广南侬、农姓来源很复杂,一时难以讲清楚,其主要原因是广南实行土司制度时,这里是侬氏领地,很多农氏出钱买‘单人旁’变为侬,1953年土改后,……又有侬氏去掉‘单人旁’改为农姓……。但是广南农、侬都是本县大姓……”。他讲的虽是广南一个县的情况,但有一定代表性,较为符合改姓的常理。广南县农、侬两个姓氏,随着各个时期的政治气候相互改姓,但改来改去,都改不了“农、侬都是本县大姓”的结局。同时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极少数招赘、收养、避难改姓的现象。这一切都说明农、侬两个姓氏之间相互改姓是局部的,少数的,个别的。不论是历史或当今,都没有任何根据侬氏改姓改出一个农姓家族来。


西津农姓族务委员会理论学习组
公元二0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联系电话:0771-7212326


[1]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风雨同舟感恩相伴 农氏网数据迁移公告  农氏网 2024-1-19
  优秀教师农文明  富宁政府网 2023-8-9
  优秀教师农定山  富宁政府网 2023-8-9
  农加贵的两本课本  陈明凯 2023-2-28
  杏林园丁童心仁术  广西医科大学 2022-11-15
  优秀!这些族人荣获2022 年崇左市“好校长”和“好教师”称号,有你认识的吗?  左江日报 2022-11-12
  记百丈中心校优秀教师农雅淳  王中林 莫思 2022-11-9
  农帮敏:把壮乡山石纹路融入作品的艺术家  李宗文 文/图 2022-11-5
  [宋]王明清《挥尘后录》  〔宋〕王明清 2011-4-25
  [传说]侬军血染红枫林  黄汉超讲述 叶冬生整理 2010-4-23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5219438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