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网
资料征集
资料征集
在线族谱

文章检索

农氏网 >> 文艺文化 >> 九峰天泉
九峰天泉
来源:今日天等     作者:农绍积     上传时间:2016-6-30 8:00:44   点击数:3979

  进远有一座大山,名曰九峰山,因此山由九个大小不一、高矮不齐、形状各异的峰峦组合而成,因而得名。在进远,九峰山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名山,“如果你不认识九峰山,你就不是真正的进远人。”这是进远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可以说,九峰山是进远乡一座标志性的山峰。
  从县城到进远三十多公里,下了训政(峺魂)坳,拐过巴岭弯,两三公里开外的九峰山就会清晰地映入你的眼帘。遥望九峰山,九尊奇峰巍峨挺拔,雄伟俊秀,峰间白云薄雾萦绕,在轻柔的阳光照耀下,云雾的色彩变幻交融,时而玲珑飘渺,仿佛游丝轻摇,呈现棱镜虹霓般的丽彩,五彩斑斓,璀璨缤纷;时而散落翠绿的植被之梢,与烂漫的山花交相辉映,把九峰打扮抚媚动人,分外妖娆,煞是迷人。
  如今的进远乡,基本上是沿袭古代镇远州的规模。自宋皇佑年间置立镇远州(州治在镇远街),归属太平府,后来一直沿袭到清代后期的改土归流。从地貌上看,进远辖内没有河流,地表水多是大山脚下的细溪小渠和零星的山塘,所以“山”是这里的主题。从现在进远村的屯名来看,可以略见一斑,当地壮话称山为“巴”,有巴发、巴岭、巴美;壮语称石山之间的小平地为“弄|”(与龙同音),有龙坚、龙含、龙审;还有“峺魂”(训政)是山坳的意思,“岩造”也是很灵醒的一个大山洞的意思。总之,这里几乎找不到象“那”(水田)、“达”(河流)等等沾水带湿的屯名。家居江河流域的人们,往往都把某江某河视作母亲河,而从远古一路走来的进远人,却把山作为精神依托,或者说将大山视为父亲。某村某屯,出个人物,大家都会说是后山好,坟山灵。长期以来,他们依山而居,靠山而生,与山为伴,以山为荣的同时,造就了一种独树一帜的大山气质和胸怀,说话办事干脆利落,接人待物豪爽大方,而且疾恶如仇,敢作敢为。
  在进远,九峰山可算是最大的最有名的山,然而,1638年农历11月19日,徐霞客从向武(今向都)经宁圩(今宁干)去佶伦(今进结)途经镇远州,曾“宿于州东之铺舍”一个晚上。他在《游记》里只把镇远州的地貌作了翔实的记录,没有有关九峰山的只言词组,特别是那一句“村人甚蛮。”历来使进远人耿耿于怀。平心而论,徐翁也是人,总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当天乌云密布,霪雨霏霏,天气很冷;从向都到进远,翻山越岭,路途遥远,可能十分疲劳,心情难说很好,乍有生人进村,村人不明来意,加上语言不畅,产生误解也是在所难免;徐霞客之所以不登九峰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他的《游记》里可以看出,他每第一个地方考察地貌首选游览的是山洞特别是溶洞,九峰山的四周没有河流,估计山上也没有奇特的溶洞,加上行程也紧,所以就免了。当然,人们也不会简单地的认为徐霞客到过的山才是名山,徐霞客说好的山才是好山,不是三山五岳的喜马拉雅山不也是名山吗。
  九峰山的海拔并不是特别的高,但是登临山顶也决非易事,山上虽然没有参天大树,但正如徐霞客所说:“山俱深木密藤,不辩土石。”葱茏灌丛、藤蔓枝虬把整个山体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初来乍到,没有向导的话,你很难找到登山的路。从巴发村后上山的应该是最佳选择,那条小道虽然有些陡,可头上的灌木枝叶和葱草藤蔓纵横交错,搭成天然的圆拱门,挡住了灼热的阳光的暴晒,把登山者的疲惫减去了一大半。上山的人就好像穿过一条细长的地道攀上山去,大约二十分以后钻出圆拱门,前面出现一块小平地。那里有一个石头砌成的山门和一座古庙,山门和古庙看上去已经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据我祖上的老人们说那是一座山神庙,他们还说远古的时候这里的先民就把这座山尊为神山,九峰山原来的名字就叫“巴发”。土话“巴”是山,而“发”是上天或者是上帝的意思。古时候有一天农姓、赵姓和陶姓几个很要的好朋友相约到神山巴发游玩,觉得巴发山雄伟高大,植被繁茂,四周山麓细溪常流,土地肥沃,无疑是一个宜人居住的好地方,于是,他们商定一起迁到这里来定居。屯的名字沿用山的名“阪巴发”。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以后的一天,有个叫依貌的年轻人到山上去打柴。依貌年轻力壮,又是砍柴好手,不到一个时辰就砍好了一大挑的柴火。依貌挑起柴火兴冲冲地就要下山回家去,谁知道他在这个小山坞里转来转去,一直转到太阳落山了都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天色渐渐地暗了,星星和月亮也出来了,飞禽走兽的啼嚎声声袭耳搅心,依貌又累又饿,又冷又怕,只好钻进一个小石洞里,用柴火挡住洞口,慢慢地,依貌睡着了,恍恍惚惚的依貌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梦境里,他看见小山坞变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玉皇大帝端坐正中间,两边有各路神仙,四周有天兵天将守护,大殿之上歌舞升平,许许多多的仙女们随合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依貌正看得如痴如醉,有一位红颜白发、长胡触地的把他带到大殿的门口告诉他:“我是巴发山的山神爷,今天玉皇大帝到这里巡山,天兵天将跟随护驾,全山戒严,不许进出。现在你可以回去了,不过你要记住,回去以后不能把在这里看到的事情告诉任何人,告诉村里人明年开春在这里立个山门建座庙,山上树木花果,不许乱摘乱要。”下山回到家,依貌敲开自己的家门,可是来开门的老人他却不认识。老人问道:“请问你找谁呀?”依貌惊讶地说:“我就是这家的主人。”“依貌,你是谁?”“啊,原来您就是一百年前上山打柴失踪的祖公啊!”老人很兴奋。依貌说:“我在山只住了一天,怎么就是一百年啦?”老人说:“祖公啊,难怪人家说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呀。”后来,现在大家看到的石门和古庙很快就建起来了。
  过了山门,从古庙的右侧往上爬行十几分钟就到了九峰山精华部位了。一只巨人的手掌朝天而竖,五个手指环抱着一个小盆地,盆地的正中央是一座庙宇,那是巴发屯的土地庙。巴发屯有两座 土地庙,一座在山上,一座在山脚,山上的那一座有些古旧,山脚的那一座近年修以后整显得富丽堂皇。为什么立两座庙?人们通常所说的土地公其实有两个神,一个是管本屯祸福的“社神”和管五谷杂粮的“稷神”,统称“社稷”。土地庙的前方有一口两米见方深约一米多的山泉,泉水清澈见底,一尘不染,又清又凉,而且常年不涸。几百米的高山之上竟然有那么大的一口泉潭实属罕见,巴发人把那口奇特的山泉称为“天泉”,潭里的水称为“仙水”。有关九峰山和那眼“天泉”的来历,很小的时候,从村里的老人那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远古的时候,这一带土地原来很肥沃,但是因为缺乏水源,土地越来越贫脊,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村民心里非常焦急,有些人家甚至准备举家迁徙。村里有一个勤劳勇敢的老汉,名字叫做“爷龙”。爷龙有八个儿子,老大特狮,老二特虎,老三特豹,老四特熊,他们个个虎背熊腰,力大无穷。爷龙和他的孩子们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村民有什么事都会找他们商量,求他们帮忙,爷龙一家总是有求必应,所以很受到大家的尊敬,并且推选爷龙为村里的头人。看到乡亲们个个整天愁眉苦脸的,爷龙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和八个儿子商定,纵有千难万险,一定要找到水源,为乡亲们解难,为子孙后代造福。于是他带领孩子们在四周围的山脚都挖地凿洞,一年过去了,没有找到水源。爷龙不灰心,父子九人餐风露宿,不管严寒酷暑,不分春夏秋冬,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越挖越远,整整挖了三十个春秋,还是没有找到水源。那年爷龙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他把八个孩子叫到跟前说:“蛇老脱皮,人老去世,我死了以后找水的事千万不能停下来,要子子孙孙找下去!”爷龙的善举惊天动地,那天夜里有仙人给爷龙托梦:“山下深水难露脸,巴发山上有甘泉,庙前一丈八尺八,扒开石盖见天泉。”第二天一早,爷龙带领孩子们匆匆爬上巴发山,按照仙人指点的位置开挖,挖了三天三夜,终于挖出他们梦寐以求的山泉水。爷龙给这口山泉起名—— 天泉。天泉挖开以后,泉水源源不断地从巴发山脚沁出来,从此以后,土地再也不干裂了,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爷龙百岁那年去世,人们悲痛欲绝,大家把他葬在天泉的旁边,让他天天都看到天泉。后来,他的八个儿子也相继去世,村民们也把他们安葬在父亲的身旁,为了纪念爷龙父子的丰功伟绩,大家在他们的墓前各立起一块石碑。说来也怪,这九块石碑后来竟然渐渐地长大长高,变成了九个高耸入云的山峰。现在人们所称的“龙峰”、“虎峰”、“豹峰”就是爷龙父子各自的碑名。再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改称为九峰山。
  “九峰山上一汪泉,润育方圆十里田。天赐良源潋万年,巴发代代出英贤。”这是当地民间流传的民谣。人们认为九峰山上的天泉是仙水圣泉,进远没有河流,可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进远人的,横贯东西的上千亩良田,都是仰仗从九峰山天泉沁出来的水源。而进远人历来坚信天泉圣水非常灵验,喝了它能祛病强体,消灾赐福。更值得进远人津津乐道的是因为有了天泉,进远历代人才辈出,源源不断。以前巴发人常说,读书之人常饮天泉水,必定能够考上举人中进士,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平一家兄弟俩,高考前到九峰山上拜山神、喝了天泉水,结果双双金榜题名,成为四乡八里一段佳话。在进远,无论你走进哪个村、哪个屯,或者哪一家,谈论的话题都是“勤俭持家,唯耕唯读”、“寒窗苦读,出人头地”。可以说,好学尚教是进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在近代历史上,九峰山下出人意料地出了好几个知名的读书人,令人刮目相看。光绪年间巴发屯出了一个举人农成辅,两个贡生农德贤和农成祥;还有进远街、和平村、吝仁也分别出个贡生或拔贡。民国时期,巴发又出两个名人,农成模和农树芬先生。农成模先生赴日留学,学成回国后先后当过县长、中学校长,是一个支持革命的开明绅士、学者,当时的许多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就在他的学校里任教并开展革命活动,例如黄耿、梁游、苏仁山等,农成模都给以支持和保护;农树芬先生留日归来以后,先后担任向都、镇结县的县长,还是广西省参议会副议长,他非常重视地方的教育事业,倾尽全力开办镇结县唯一的一所中学——私立宝田中学。学校的经费全部靠自己家500多亩地的收入来维持。生源来自镇结、龙茗、养利、万承、果德、隆安、向都等地。进远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风气名声在外。1939年11月,日寇侵占南宁,广西省立南宁女子中学200多名师生翻山越岭,历经7天,迁到进远来上课,历时一年多,1941年才迁回南宁。如今,人们还经常发现当年学生们在九峰山上留下的“驱逐日寇”“还我河山”等标语。上个世纪80年代,  “地灵人杰”是大家都喜欢用来赞美自己家乡的一句成语,很小的时候就在老人那里知道,我们家族是从巴发迁徙过来,祖坟就葬在九峰山上那口天泉的下方。每每登山祭祖扫墓,总会激发许多联想,历代巴发人之所以尊崇九峰山为神山、靠山,坚信天泉是龙浆玉液,应该不无道理。这里没有河流,按理说很缺水,可巴发一带的人畜饮水从不匮乏,而且土地肥沃,每年还可以种上一两糙水稻,山地水田,旱涝保收,年年如此,水从哪里来?对,就是它—  —九峰山,一座灵性的大山。雨季的时候它把天上来水储蓄在自己的身体里,然后定时定量、源源不断供给巴发一带的生灵田亩。地“灵”了人也“杰”,历史上九峰山周边确实出了不少颇有名气的学者、仕官和革命英烈。祖国山河大好,大山名川比比皆是,它们之所以“名”,除了“形奇”,更重要的应该在其“神奇”,也就是内涵、底蕴。而我们的九峰山,除了风光旖旎,钟灵毓秀,应该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欣赏。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拥抱、亲吻可爱的九峰山,开怀畅饮清爽甘甜的天泉水,为我们的美丽家乡引吭高歌。

 


[1]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微支持,请随意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阅读
  农妇和蛤蟆  农绍积 2020-10-14
  淳醇天等酒  农绍积 2017-7-27
  都康清风岩  农绍积 2017-2-7
  岚光洞天  农绍积 2017-1-4
  安保潭  农绍积 2016-11-26
  天等土傩戏  农绍积 2016-11-16
  万福寺  农绍积 2016-8-21
  今昔龙蟠山  农绍积 2016-8-1
  稔果  农林 2020-7-14
  云南富宁农氏族人寻根问祖  农文初 2018-8-16
 
 
芳名榜 | 本站宗旨 | 目标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访问统计: 00024846068 
友情链接:
农氏网百度农姓贴吧姓氏321文化网


传真:(请尽量网络联系) 联 系 人:农杰雄 邮政编码:361015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    邮箱:nongshiwang@qq.com
农氏网© NongShi.ORG    管理     琼ICP备09002287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61号